絡五行属什么?
络是象形字,像蜘蛛网一样,“丝”的变形,本义是指用丝织成的衣服。《说文解字》:“络,织也。从丝,乐声。一曰络麻也。”“络”在现代汉语中除了用来指织物的名词词素外,还有动词和形容词等,表示缠绕、连接等意思;此外还有个“络”字,读luò,也是“网”的意思,例如“天罗地网”。
古文字中的“络”,上面是个“广”(厂),下面是个“丝”,合成一个词语,表示用丝织成的东西。这跟现代汉字“络”的字形明显不同了。 关于这个字形,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像两手互相交叉之形,谓之交络……交络之物,必连续不断,故其引申假借之义,凡连绵不断者,皆可以‘络’名之”(徐少尧《古文字结构表解》)。
也就是说,甲骨文的“络”像是手拿两根丝头相互盘绕的样子,由此引申出联系、缠绕等含义。小篆的“络”承续了这一形体。近代的楷书将“纟”简化为“糹”,“络”就成了现在的字形。
需要指出的是,“络”的本义不是网络、电话之类的现代含义,而是指用丝制成的绳索、线带子之类。所以像“蜘蛛结网”这样的习语,古时表达应该是一“络”再“络”,而不是现在说的“织”。 由于古代汉族民间普遍使用麻布制作衣物,所以古人把用麻做的绳子或者线带子都称为“络”,甚至把一些带子形状的东西也都统称为“络”。例如《礼记·月令》:“合诸侯,制百官,道路列宿,设五采,陈馈食之礼,设酒醴而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空,命大夫诸夏,教天下以孝悌,昭德塞违道焉。”其中的“五色”,郑玄注认为是“青赤白黑黄,谓五色旗也。每方九旒,每旒九彩,则八十一色。”其实,古代的旗帜应该是长方形,上面有竖条。这种旗帜上画着五种颜色相间的线条,即所谓“五彩”或“五采”,而不再是一种单独的颜色,这就像今天的横幅标语了。这种旗帜,《周礼》称之为“旐”,《仪礼》称之为“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