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用什么代表?
五行用天干地支表示,因为它们分别对应着五种元素的符号,而它们是古代中国人构拟的用于描述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一种系统模式。 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以物质世界的五大特征即“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为基本属性,并将这五个元素依次推衍下去,组成一个演绎体系,以此解释社会现象、疾病原因等。虽然它的哲学内涵已经很难被后人理解,但它丰富的临床运用价值却深受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们的重视。
中医书籍中有许多涉及五行的内容,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文中指出: “东方青色,……肝色赤黄,……脾色白青,……肺色黑蓝,……肾色黄红。故曰:东方生风,风生木。” 同时,还详细阐述了五行相互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道矣!”“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其序矣!”
中医还将人体自身与五行联系起来,认为人的五脏有五行之分,外在表现也是五色的区别。 中医还将自然界的四季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联系,赋予了五行更多医学上的含义。 春季属木,旺于春三月,其气升发;夏季属火,旺于夏三月,其气宣畅;秋季属金,旺于秋三月,其气清肃;冬季属水,旺于冬三月,其气得宜;每年春分至立夏之间,天气渐暖,万物复苏,此时是自然气温由春入夏,树木开始发芽,生长旺盛的时期,与此对应的,是人体肝气开始生发,精力充沛的时刻,这正是春天里人们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季节。春季五行属木。
中医学理论中的“五行”,其实是指具有生命活力的机体在四季气候环境中,所做的相应反应性调节。它是自然界变化与人体机能相互作用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化的。如果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人便会生病。所以,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整,对于预防疾病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