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天河水好吗?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生理功能,而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中医里关于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与现代医学、生物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生物科学表明,人体的细胞有着极强的整体性和适应性,其自身调节系统能最大量地利用营养物质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有害物质的侵扰。也就是说,从微观方面来讲,五德的五行生克也是有一定的实体基础的。 五行学说指导着中医学的用药和用食,它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1.五行相生——生生不息 《尚书·洪范》中记载了“五行相生的顺序:一火二木三金四水五土”。 在中医里,这代表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相生”,即是指五脏之木(肝)具有滋生之火(心);脾土(胃)是生化之源,能够化生五脏六腑之精气而滋润全身上下的肌肉筋骨,四肢百骸;肾中之精,上输于脑,滋养髓海;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要下归于肾,由肾中和肺气以成甘露,然后肺气清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而这种相生并不是依次进行,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如心火旺则容易心烦气躁,此时如果肝火旺则更易加重心火,而心火加肝火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伤的是脾土。只有在心火不亢,肝火不暴的情况下,脾才能发挥生化之源的作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五行相克——制其旺盛 “五行相生”离不开“五行相克”。所谓“相克”,就是指不同五行之间的一种克制与限制的关系。在人体,“五行相克”体现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克”也是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的。一般来说,“相克”指的是机能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在消化系统中,胃受纳食物和水液,分泌胃液,有“土”的性质。十二指肠则有“金”“水”的特性,既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又吸收维生素A等。而肝脏具有解毒、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就像“金”一样。当有毒物质积累过多时,需要及时解毒,这时肝经之气上升,胆道通畅,胆汁外泄,从而消除毒性物质。在病理状态下,五行间的相克关系可以改变,但绝不是随意更改,而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过这个限度,可能会伤害到机体。掌握“五行”中相克的关系,对于中医养生,以及预防疾病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