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行属于什么?
五行的提出,源于古人看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性质和行为具有不同的特征。比如木的特性是生长、向上;火的特性是炎热、向上;土的特性是长养万物;金的特性是清肃、收敛;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的。这五种行为和特征显然不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而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和结果,被称之为“象”。 《尚书·洪范》记载了箕子给商王武丁的答话,共九条,后人也称此为“洪范”。其中第四条谈到了五行,第五条谈到了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这是我国文献中最早关于五行与六气的记载。
根据这一记载,五行最初是被用来描述大自然中的五种物质及其运动状态。这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有着明显的区别,却与西方哲学中的五行概念较为接近。因为古希腊也有五大元素的说法—水、火、土、风、气。 不过,后来的学者认为,五行是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同分类方法。
在《周礼》成书之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五行相生的规律,并且在实践中运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来指导生活和生产活动。《史记·孝文本纪》就记载了汉文帝时出现了罕见的彗星,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议论,认为这是“火德”旺盛所致,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化解。
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者逐渐将五行与金木水火土五脏联系起来。刘熙在《释名》中说,“行,腰胫也。肾属水,其形如腰,其功主行。”这里所谓的“行”,其实就是肾脏的功能和活动。中医理论所说的五行实际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