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怎么生五行?

樊炎培樊炎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系辞》里说了啊,“五行者,吾之德行也”,就是说,易之道,在于悟得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并用此道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达至天人合一的修养境界。 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说木火相生,你看见别人在干坏事,心里面生气,然后发火去制止他,这是生发(生气)的过程;如果生气过了头,变成怨恨了,那是克制的过激(克)的结果,反过来,当你看到有人做善事,心中欢喜赞叹,这是土生金的现象(生);如果高兴得太早了,变成了得意忘形,那又是土克水的结果(制化)。

所以说,易学就是在教人如何把握分寸、度量阴阳,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算掌握了易学的门径。 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系辞》里也说了,必须要“敬神”和“致知力行”。

所谓的“敬神”就是敬重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致知力行的“知”就是前面说的五行生克的道理,“行”则是实践、身体力行。

总之,学《易经》就是要掌握一个“度”字,凡事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事情就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所以学习《周易》最重要的不是记诵卦象爻词,而是搞清楚每一个卦每一爻所讲的阴阳消长的过程及度量标准,并以此作为人生处事的准则。 这也是我一直在倡导的学习态度——学以致用、学中用、用中学。

施文粲施文粲优质答主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易经》与中医、天文、历法等都有一些联系,但是并不存在“相生”关系和“相克”关系的理论基础——这些都被人为的附加上去了。

题主所提到的五行概念来自东汉王充写的《论衡·言毒篇》中的描述——“五行之气:水为黑;火为赤;木曰青;金白;土黄……阴阳之气,化合为五,其色自别。”这种颜色分类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定义而已——因为古人认为万物都是由阴阳气化而成,而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都具有阴阳的特性,所以可以类比出五种颜色的属性。 但这里说的五行是“气”——即阴阳之气或说是风和气。 所以这个五行的来源根本不可能是“水生木——水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样的顺序。 这个顺序在哲学上是错的! 在古代哲学里,五行是按照“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央”——来划分的,而不是按照“水生木——水生火——火生士——土生金——金生水……”这样按序排列的。这就是说在天在上的时候,地在上,人在中间,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着天地间的事物,而五行则分别对应着天、地、人的性质并相互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