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五行对应什么?
寅时,在时间划分上相当于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在五行中属于阳木。 古代将一个时辰划分为两个半时,每个半时都是阴阳各占一半,而寅时正是阴木所占的一半。
由于寅时处于黎明之前,太阳还没有升起,此时天地之间阴气仍然盛行,所以被称为“阳木”;而日升东方,属于木旺之地,因此又称为“阴木”。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少阴之王,阴阳交争,阳胜故曰旦。阳明之所,阴阳和利,土气始运,故曰早。太阴所在,阳气未令,厥阴所至,阳气始至,名日隅中。少阳所在,阴阳和平,其气始盛,故曰午。太陽当令,阴气渐衰,阳气始壮,故曰未。太阴所至,阴气遂盛,阳气微虚,故曰申。少阴所至,阴阳平和,故曰酉。阳明所至,燥气大行,故曰戌。太阴所至,阳气微实,故名亥。”
也就是说,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了十二个时段,每一时段的五行属性有所不同,与现在的时间表正好相反。其中前六个时段属阳,后六个时段属阴。这样划分是为了适应自然界和人体生理周期的变化。
子时(23-1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这三天时辰都属于阳,而且阳气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就像凌晨的三条直线一样逐渐升高。 而到了巳时(9-11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这三时辰则属于阴,且阴气的程度也在增加,犹如下午的三条直线逐渐降低。
当然,这种阴阳五行的分法只是大致区分,实际上并不可能如此绝对和线性。如子时虽然大部分时间是阳,但其中有一部分时间属于阴阳互济。同样,未时虽然是阴,但也有部分时间是阴阳互济。总之,这个时空的划分只体现了大概的趋势,是用来指导人们合理作息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