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是什么五行?
“建”是“木”字。“木”的本义就是建造、建立,《说文》中解释“木,树也……”,段玉裁注云:“凡树之名,多从木……亦谓之建。”可见,“建”从“木”,表示“木”制造的器物;“建”象征树木,可以理解为生长旺盛。所以,“建”属于“木”的五行范畴。 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水、火、木、土五种元素组成,相应地,万事万物也分为五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其中,前两类称为五行“相生”,后三类称为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古人的观念里,“建”属于木,所以,它具有木的所有属性。比如,《礼记·檀弓下》中讲到,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殍”,君子死叫“殡”。这里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因为不同身份的人,其死亡所举行的礼仪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身份对应着五行中的哪一种。
天子的身份最高,对应的五行属性为木,因此葬礼要“如林木之状”。《周礼》中记载了天子丧服的各种形状和制作材料,其中用竹、木作为主要材料的,象征死者像树木一样挺拔。而土居中央,故四方尊卑有序,不能僭越。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提到,晋国大臣荀偃去世时,“君临以柩(指灵车),卫卿奉翣(古代葬具上饰有木雕的人形),大夫持瓦缶(古时盛酒浆或饭食用的陶器),士盥立(站)于门旁,宾入奠而不拜。”这里的“士盥立”,是说一般士人只能站在大门两边洗手,然后进屋祭奠,不能参预礼仪的核心部分。这是因为士属火,而火又克木,作为与木相应的祭祀主体——主人,自然是不吉利的。这种理念其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在祭奠亡人时,总要说“给您老上火烛香”,或者是“给祖先上了几柱香”,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表达方式,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替您老人家烧了点纸钱”或者“我给先人送了点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