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属于五行什么?
“草”字不属于五行之一,因为汉字中的五行为“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基本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构成了中医基础理论中所说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而“艹(草)”作为部首,在字的五行归类上应该归入“木”部,而不是“草”。例如: 茉mò ,属木; 莎shā ,属木; 茂mào ,属木; 茉mò ,属木;
艾ài ,属火; 蕙huì ,属水; 茗míng ,属木; 荼tú ,属木; 芥jiè ,属木……等等,这些都属于木,而不是草。
那么为什么很多书中说到“草”字五行属阴土呢?这是因为古人用干支纪日和计时,把23点以后至次日1点之前的时间段称为“丑时”,而这个“丑”的字义就是“牛啼叫”的意思。在古代农人看来,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四个时辰,合计为二十小时,其中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下午十三点至十五点为“未时”,凌晨五点至七点为“卯时”,上午九点至十一时为“巳时”,如此重复循环。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提到:“丑后至寅,天之阴阳,至于阳极。”“寅后至卯,天之阴阳,至于阳终。”“辰后至巳,天之阴阳,至于阳盛。”“午后至未,天之阴阳,至于阴始。”“申后至酉,天之阴阳,至于阴极。”“戌后至亥,天之阴阳,至于阴盛。”可见“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段各含有四个钟头,而每一个钟头都对应着天地之间的一种阴阳状态。
根据古代阴阳五行学者们的研究,“子”“午”均含阴阳二气,“卯”“酉”阴阳各半,其他均为阳或阴。而“辰”“戌”“丑未”则包含两个阴阳相对立的元素——“阳土”与“阴土”——也就是当今八卦九宫中“坤”的方位。“丑”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丑”,它在每年的每月中都是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之后立春之前的十七天,即农历十二月三十之前十七天。
这样,每年最后的这十七天就相当于一年之中的“土”日,所以它又被称为“腊月土司”。从二十四节气表可以看出,每个节气的开始时间大致提前十六分钟左右,到了“丑”节气时,虽然“子”节气才刚刚过去一天,但“丑”却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也就是说,每年元旦刚过,“丑”就登场了!“丑”又被称为“岁底寒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