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如何解释?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而五行学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里所说的“行”是行的意思而不是行为;这里的“五”不是数词而是指事物类别的概念。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自然界的万物有五种基本类型(金、木、水、火、土)。
后来人们把五行扩展到人生和社会领域,认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归类于五行之中。 《黄帝内经》继承了《尚书》中的五行观念,并发展了它。该书提出人之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并有“木火土金水”的顺次排列,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关系。
同时,中医将自然界界分成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每一行又包括五个元素;人体也是由这五行构成的,即木火土金水,每一组都与大自然的这一行相对应。这样,人就可以归结为自然界的产物了。所以,中医养生就主张人与自然相融合,人与世界同步调。 中医还认为人体内有着与五行相对应的五种神气。《庄子·天下篇》: “故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 《黄帝内经》: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就是说,如果你经常保持心境平静,不激动也不沮丧,你的精神就会凝聚而不散,身体也会处在和谐安宁的状态中,疾病也就不会发生了。反之,你如果情绪波动很大,喜、怒、忧、思、悲、恐、惊总是缠绕着你,你的精神和肉体就都处在不安宁的状态中,疾病也就来了。 所以,古人把养生归结为五句话: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五句就是五行的含义:阴阳均衡,劳逸结合,顺应自然,不食贪馋…… 最后指出一点:古人所说的五行和今人的五行科学是不一样的。现在的五行科学指的是宇宙中的行星运行对地球产生的五种影响,也就是占星术。古代的五行与今天的五行科学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