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五行属什么二?

周红霞周红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万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五行的范畴。在《尚书·大禹谟》中,就有“水火金木土”五行相生的记载。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经典《老子》一书中。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五行来解释社会关系以及人类命运。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道家和墨家都使用过五行说。但后来的学者认为,五行说的来源应该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因为金文的五行字形与现代的五行说法几乎一样,而甲骨文的五行则与现代的五行差不离。

有人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命题。在《尚书·泰誓上》中有“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汤既受命,时洽风云。赤雀衔书,丹书玉牒,告我天子,嗣位承德。田猎巡狩,祠祀明辰。十有二月,降宿于汉。秉德执契,兆民稽首。曰咸池,曰若木,日月所薄,辰极不居。厥惟后土,承天之祜。”其中就有着“五行相生”的证据。

二、五行的属性 金——西方属金,为白色,代表秋天。 木——东方属木,为青色,代表春天。 水——北方属水,为黑色,代表冬天。 火——南方属火,为红色,代表夏天。 土——中央属土,为黄色,代表四季末春。 三、十二地支与五行 寅卯辰三会东方木,巳午未三会南方火,申酉戌三会西方金,亥子丑三会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墓库,分别藏有戊己土、乙木、庚金、癸水,故又称“四正”或“四隅”。还有“天干五合”“地支六合”“地支三合”“十二地支相冲”等术语,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栾雪峰栾雪峰优质答主

古人经常用“五”字来表示多的意思,如五谷、五服、五脏、五音、五金等等,但五谷、五服、五脏、五音、五金之中具体的名称却不一定是五个,这实际上是一种“五极”说法,它包含有“最大限度”之说,即谷物不限于五种,而谷物之极则为五谷;五服不限于五种,而服制之极则为五服;五脏不限于五种,而脏器之极则为五脏;五音不限于五种,而音律之极则为五音;五金不限于五种,而金属之极则为五金。五行也是如此,它包含了“最大限度”的意思,即行不通不限于五种,而行之极则为五行。因此,五行是一个整体概念,既不能用构成它的五(木、火、土、金、水)个简单要素之和去取代五行,也不能说木、火、土、金、水之外还存在着其它行。

“五行”在西周初年就已出现,如金文中有“火、水、土、山、林”;“火、金、土、木、水、冰”等等可以称作是“五行”字源的记述,但五行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始于春秋末期。在先秦古籍中,五行一词的含义并不统一,如《荀子•成相》中有“寒暑不治,盗贼不诘,贤良不理,奸不可极,祸乱蕃饰,百姓不得尽其命。……上下不和,令乃不行;上下若一,优游平易。父子兄弟,夫妇党连,去尤灭谗,日益亲亲。耳目心腹,是类不奸,故可久安。士卒劳怨,隐匿矫欺,货赂委积,仓库半虚。五贼俱起,莫以为初,五事不成,莫以为勋......五行不平,莫以为政。政教而乱,灾害未应,譬之若靓,莫渎不生。五谷不收,莫之能侵,祸乱并兴。”这里“五行”是指“五事”或“五贼”,“五事”即五官所司的五种政事,“五贼”即五官所犯的五种过失。《孟子•告子下》有“禹、思、西、召、伊五大臣”,《周礼•春官宗伯》有“外宗掌宗庙之祭祀,合诸侯、比女御”等等,其中皆寓有“五行”之义。五行哲学的创立者是邹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