偻的五行属什么?
《本草纲目》记载,“脊骨,人形动物之脊椎骨也”,说明其本源于生物的脊背。 中医理论中,人体背部有督脉,又称“阳脉之海”“总督诸阳”;腰部还有带脉,又叫“腰中之带”“维系三焦”。 可见背部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篇》中提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明确提出了脊柱在全身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古人把脊背分为五个部分——五脏六腑的俞穴全在于此。
五脏俞在背部正中,左右各有一横指(拇指)宽处,即五脏之俞穴所在。 六腑俞在五脏俞的外侧。 奇恒之腑(髓、脑、胆、生殖器、小肠、大肠和胃)的俞穴在六腑俞的外侧,也是一横指(拇)宽的地方。 《灵枢·五癃津液别》载“黄帝曰:刺节言饮水不泻者,此其义何如?岐伯曰:此阳气盛微,不能化水,故令人饮不多,渴而不欲饮。此属阳明热证,不可发汗,汗出则亡阳也。” 这里提到了胃不和则渴,口渴的原因是胃火炽盛。
因胃与脾相表里,且同属阳明经,故临床上往往需要清胃火和补脾同时进行。 《内经》中说“劳劳,虚劳”;“脾病,身倦,腹中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泄泻……劳,劳力,劳心”。 说明过度劳累会损伤脾脏,出现气虚症状。 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