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几画五行属什么?
“褚”姓姓氏源流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灭殷商之后,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于殷,号殷侯,让其继承殷祀,并派兵驻防,监视武庚。周武王克殷后,废掉了殷侯武庚的爵位,将其放逐到洛阳,同时派颛顼的后裔姜太公继续监守。为了巩固周王朝对殷人的统治,武王封自己的弟弟管叔鲜和周公旦于雒邑(今河南洛阳市),辅佐召公营建洛邑,作为商朝旧都朝歌的象征,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展开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等。在周武王分封的同姓诸侯国中,管叔鲜所封之地称为管国,其后代子孙以封地为姓,称管姓;而由武庚新立的封地,因其地近洛水,故又称洛国。
另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古有颛顼、禹等贤臣,其裔有姓‘褚’者。此记载与‘褚’姓来源之一的出自姒姓相一致,说明‘褚’姓可能起源于上古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国不断更替,姓氏也在发生着变化。据古籍记载,晋献公妃子骊姬生公子夷吾,其父晋献公因老而昏聩,听信了小人之言,认为夷吾之母骊姬有罪,要将她赐死,因此夷吾的外号为‘骊姬’;而‘褚’字最早见于《诗经》,且多指代物而非人,推测其为姓氏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当时晋国强盛,其他诸候国往往不敢直接指责其君王之过错,而将过错推给妃嫔或太子,以示君之明断,所以‘骊姬’也就成了‘褚’字的另一种称谓。这种叫法一直延续下去,并传到后世。 ‘褚’姓至少在两周时期的晋国就已经出现,至迟在东周早期以前,其族人已散居各地,并有改姓情况的发生。 秦汉时期,‘褚’姓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及其周边省份。东汉末年开始,中原‘褚’姓有入蜀之势,而两晋南北朝时却渐次减少,至唐初几乎断迹关中,直至宋代才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