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什么叫人格?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不好回答。 先引用一下《黄帝内经》原文吧——“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死生,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个“智者”的养生之道,其实就是顺其自然。比如春天天气逐渐变暖,人的肝气随之升发,如春芽破土,这是顺应自然规律;夏天阳气旺盛,人心火旺,我们要适应气温升高、日照时间延长,并适当增加运动量,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做到“心静自然凉”——这也是顺应自然规律;秋天天气转凉,万物收敛,我们的情绪也应该受到调节,以免肝火横逆侵害脾土——这也是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在《黄帝内经》里面,所谓“顺四时”“法于阴阳”,实际上就是“顺其自然”的意思。
我们再来谈谈“格”这个字。“格”字的本义是指阻挡、受到阻碍、不通达。由此引申出性格、人格等义项。从文字学上来看,“人”与“木”是两个字。但是,因为“人”字旁的“人”字,在古代也有做“木”用的,所以后来就简化成一个字了。 “五行人格”中的“人格”其实是指人生成长路上的性格、气质,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价值观,它就像大树的生长一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这种性格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
但是,“五形不配为人病”,如果你天生秉性过于刚烈,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刚易折,烈易毁!所以,我们在顺其自然的基础上,还要有所节制,要使自己的性格、气质得到调整,以达到“阴阳平和”的状态才是养生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