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晓字属什么?
“五行”其实是一种描述世界的模型,是古人基于经验而做出的归纳;这个“五”不是具体数字,而是一种描述——“多”的意思。 古代没有“金”“木”“水”“火”的概念,更不知道金属和火的属性,所以用词可能不太准确。我认为应该是这样:
世界起源是混沌——>阴阳(气)——>五行(形质) 先有阴阳(气),后有五行(形质)。其中阴阳就是现在的“金木水火土”中的“阴阳”,而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的“行”,指的是五行之行的“行”。 为什么要有两个“行”呢?因为在这里面每一个“行”都代表一两种自然界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一种自然现象都被归入了某一个“行”里面。所以,每一个“行”都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或物质形态之一。 那么每个"行”分别对应哪些自然现象呢?我在另一个问题中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这里可以再做一次: 金——冷硬之物、清肃之气; 木——生长之物、条达之气; 水——湿润之物、流动之气; 火——炎热之物、向上之气; 土——厚重之物、静默之气。 我们现在用的“金木水火土”是从汉代开始使用的,之前并没有这样的顺序,而且在汉代这五个字并不是单纯的指事物,而是分别代表了五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金属于“食伤”,木属于“比肩”,水属于“印绶”,火属于“食神”,土属于“财星”,并且被汉代学者张衡写入《灵宪》一书当中。
所谓的“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并不是指某一特定元素去消灭另一特定的元素,而是说这一种自然现象去抑制或消除另一种自然现象。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上火”,其实指的是人体功能失调引起的微量元素代谢紊乱,而不是说真的火上来了能够烧掉你的鼻子眼睛。 所以,“金克木”“木克土”等只能形容一种自然现象对另外一种自然现象的制约与克制作用,而不能反过来说明哪一种物体具有某种特质是因为它受到了哪种元素的驱动。否则的话,我们直接说“水向低处流”就可以了,还要“重力作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