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字怎么读五行?
《说文》解“菱”云,“菱,芰也。”又云,“芰,菱也。”清段玉裁注云 ,“今人作菱,古书多作荇。《诗》‘隰有芰’(详《小雅·四月》),《大雅·棫朴》注亦曰‘荇,水草,叶细而圆。’是荇即菱也。陆佃云;‘《月令》:孟夏之月“蘩池芰”并兴。《礼记》“水潦归壑,草木黄落。”注曰 “谓葭苇之属。”按此说非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礼记》“蒹葭丛生”,皆以蒹葭指芦荻,非谓荇。
段玉裁注又引惠栋说云,“俗本《尔雅》改“荇”作“菱”矣。”又引李辅廷说云,“《四声韵》载‘荇字从省’者,即今之‘菱’字。”据此,则古文“荇”作“菱”,可证矣。然则此字从“夕”,当有声。《集韵·上声二十一敬》“荇”字下注音“馨映切”。可见此字古音近溪。故可联绵成词。《孟子·离娄下》“公明仪曰:‘曼卿,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赵注:“曼卿,卫大夫公孙仪之名。公孙仪,文伯之父。嗜鱼,善鼓琴。”孙疏:“《家语·五义篇》云 ‘公孙渊父名曼,行次伯,故自称其名曰曼卿。’”此二字双声联绵。
至若《庄子·秋水》“公孙衍郑之贱臣”之“衍”字,郭注:“衍,行广貌。”“衍”字,王念孙《读书杂志·庄子条》以为即“蔓”之假借,谓:“《庄子》之文,多有草字,凡‘衍’‘曼’,皆‘蔓’之假借,‘蔓’通作‘衍’也。”案:此说非也。“衍”与“曼”,形近,音相近,古或通用,但“衍”字不从“夕”。
由上文可知,“荇”字,上古音系入声去声,东汉音系去声,晋宋音系入声去声,南朝梁音系去声,唐五代音系去声,北宋音系去声,南宋音系去声。元明清至今,“荇”字一直去声。故读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