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五行属性是什么?
大豆属土,黄色,吉。 豆科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70厘米,茎粗壮,直立,叶片披针形或卵圆形,两面无毛,顶生小叶3裂,裂片全缘;托叶小。花腋生、总状花序;萼齿5,尖三角形;花冠蝶形黄色,旗瓣扁,狭长圆筒形,有纵脉14条,基部两侧各有1个耳状附属物;龙骨瓣向内弯,有白色突起的中肋,顶端具喙;子房被柔毛,柱头盘状。荚果带状长圆形,扁平,黄绿色,先端有短尾,微皱缩。种子近球形至椭圆状,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白色,凹陷。花期6-8月,果期8月底至9月初。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东北及华北等地。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
药材:干燥的豆子呈圆柱形、类圆锥形或不规则颗粒状。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略有纤维状纹理和不规则隆起。质坚脆,易破碎。粉末淡黄色。 香气特异,味微甘。 以颗粒饱满、色黄褐、有光泽、粉性足者为佳。 主要含有蛋白质4%—6%(其中含氨基酸20多种),脂肪1.7%一2.3%,碳水化合物47.6%,还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药理作用:所含胰蛋白酶抑制剂可减少胰脏蛋白酶的活性,进而预防胰腺炎的发生。对肾炎、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等有防治作用。还可增强免疫能力。
药性:苦、甘,平。归脾、胃经。 ①《本经》:"主胃气虚热,利小便。" ②《别录》:"补中益气,止渴。炒熟食用,解酒毒。" ③《药性赋》:"治脾胃,消水胀,除湿热,排脓止痛。"
功能:健脾利湿,和胃消痞。 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食少便溏,水肿脚气,湿痹疼痛,肾虚尿频,遗精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9~30g。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宇宙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归纳,五行就是古人观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性能和关系而总结出的哲学理念,这五种物质各有特性:木,有生长、条达之性;火,具有升腾、明亮之性;土有生化、承载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古人认为这五种元素构成了这世界万事万物,这五类元素按着一定的关系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而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也是由五行统治而相互关联,五脏之间也保持着相生相克的规律运动,维持着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和谐。所以依据五行的特性,将天地万物归为五类,形成5个集团。每个集团都以其所归类事物的共同特性来命名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在五行理论中,五谷杂粮按照其生长、成熟的特性也分别归属于五行。豆类性喜湿热、升散、疏泄、向上,类似于木的特性,故归属为木,在五谷中属长;粟类性喜温暖,具燔灼、升腾、明亮、向外,类似于火的特性,归属为火,在五谷中为化;麻类性喜高燥、收引,类似于金的特性,归属为金,在五谷中为收;菽类性喜温热、沉厚、承负、包容,类似于土的特性,归属为土,在五谷中为濡;黍类性喜湿润、承纳、下行,类似于水的特性,归属为水,在五谷中为藏。
归于五行的五谷类食物,对人体相应的脏腑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和双向调节作用。因此,日常饮食中的五谷类应保持相对平衡的比例,以保证人体五脏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相互调节,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