漋字五行属什么?
漋字的基本信息 漋lóngㄌㄨㄥˊ 部首笔画 部首:木部外笔画:14总笔画:18 五笔86:SWYH五笔98:SYYH仓颉:NDK郑码:FQMI
四角号码:40927Unicode:CJK统一汉字U+6A5E
基本解释 1.古同“砻”、“砻糠”。
详细解释 【动】 lǒng#砻米。把米皮去掉,磨碎大米。《集韵》龙红切,音窿。砻糠,稻壳也。或作砻。 【名】 (1).亦作“砻房”。用竹木编成的圆形屋盖。唐韩愈诗:“两廊各十五,南北置窗牖。”
(2).用竹木编成、用以筛米的器具。宋陆游诗:“柴门风静雨霏霏,小卧亭轩漫倚帷。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愁病抹斜晖。半篙春水湿鱼鳞,一捻春寒愁杀人。只有灯红劳梦想,渐看桃李作残春。老来乐事都无赖,晚景萦心却自宜。闻道吾庐近东陌,市桥春尽有蚕市。”
(3).指养蚕的器具。明徐贲诗:“晓踏阑干夕未还,日长睡起懒烧饭。邻家母鸭不知数,舍北南枝落尽花。玉糁飘香飘满院,罗襦换得轻缣纱。床头金尽愁眉锁,爨下无人火著麻。”
(4).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家具。清李渔《奈何天·计议》:“这些公案,非纸非墨,全凭口说,又无个誊录的人,须得我亲自书写,才不耽误。那书办处,就借我的书室,摆一张公案,案上设一个香炉,两边摆两份桌席……”
(5).方言。特指锯末儿。胡朴安《中华成语词典》:“砻糠,本谓谷壳,此指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的茎秆。”
凡带三点水的字,其意义都与水有关。有的字从字形上就很明显,而有的字则不是很显然。比如这个“漴”字,其实也是跟水有关的一个字。
“漴”字的读音有二,其一是chōng的音。这个“漴”字的含义有二,其一是指为水流从高处冲下的声音。如汉朝的班固在所著的《西都赋》中有“闶阆阆其无们限兮,沓水罔其杂涌。漫漫洋洋,旁魄四塞。东注不溉,西河不渇。瀵涌百川以为输,纡馀九曲,漻寥沛沛。瀄汨其不泄兮,漭沆不见其崖”的描述,西汉的郭璞在注解“漴漴其无们限兮”这句时则注曰“水漴漴声”。
这个字的第二种含义则是用作地方名。还是在汉朝,班固在这篇《西都赋》中还有“沇沇其盈潮兮,岸头发兮岩巍峩,陵陂漓崔巍兮,登巉岩而下峥嵘”的描述,西晋的郭璞在这里注曰“沇沇,水溢满也。潮即澭也,澭水在陈留尉氏县西。自沇沇而盈之也”,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在其所著的《世说新语·言语》也描写说“或曰:‘一顾倾城,再顾倾国,宁有是邪?’王曰‘有,并言’。故倾城者,国倾之’”。
“漴”字的第二个读音为sòng的音。这个字的含义是指为水名。在古文学中,对用“漴”字命名水的作品很多。北魏著名地理学家的郦道元在所著的《水经注注》中有“汝水又东经平氏县北。《地理志》曰:平氏,故蛮氏,汉为阳辖县,属南阳郡。王莽更名平氏,置南都也。汝水又南径平氏城东,出水西南注,谓之平氏堨。堨水又西径阳辖城北,王莽更名平阴也。城西对平氏堨,故堨亦通谓之平阴堨。堨水又北注于汝水。又西径堨南,又南经石堨上,堨水出南冈,北流注于汝水。又南,大堨水注之,水出县南大堨中,西流注于石堨。又南流平氏县三里,又南,滍水从西注之。……又东注于颖,谓之阳氏渚”的记载。在这里,郦道元在描写“大堨水”时提到的“堨”字是指为遏阻水流、分流河道的建闸,而“水出南冈,北流注于汝水”的“平氏堨”即为大闸口。
“漴”的字义既如此,那么由“漴”组成的各种词也都有相似的字义。下面来描述一下“漴”字的具体用法。
“漴”的用法如宋朝陈郁在《藏一话腴》中有“张忠定去国,将过平江,郡人有登城楼望者,遥见烟水蒙笼中,一舟如鸥泛波至。忠定方拥衾默坐,须臾小步,如平常,不似置祸患不测者。过吴江仅不宿,夜泊于漴潼,明旦即发。舟中不与家人一言,亦戒毋以家事相及”的记录;金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元好问也在《遗山集》所注的“水经注”条目中有“阌乡故城,李充绪注,在潼关东。王隐《晋书》:张辅至阌乡,即水经阌乡东潼关,在陕州桃林县南界潼涧,即水经之潼水,亦曰潼河。阌乡、潼关皆在岸上,河去渭百数十里,此所注非也。今陕人谓临水民房,皆曰潼,阌乡东民房正在河口,故潼关以其在水侧得名。今潼关在旧潼关东三千里,或云本谓灵宝县前禁地为潼关。又或云晋武帝时灵宝河与渭决,筑此关以防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