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在五行中属什么?
1.玉的五行归类 古书云,“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里把玉石归入金的行列。又言玉是石头的精灵,石头的精华(《说文》)。因此,也可将玉定为阳土,或阴木。 在古人的心目中,玉不仅是装饰品、雕刻材,还是一种具有神奇作用的药石和法器;所以有“君子比德于玉”“金玉良方”“金丹换骨”等说法。 而后人的解释往往与古人有别。如《本草纲目·金石部一》称:“玉,石之美者,有似于德矣……故君子比德焉”(按:此段文字出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这是以玉喻德而非以玉比德了。再如《本草纲目》还指出: “玉有腊肉不腐……”,“玉乃金之始也”(按:这里的所谓玉并非特指和田玉,而是泛指各种玉)。这些说法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2.关于五行的划分 中国古代认为天地万物可以归纳为五种属性,即木火土金水,叫做五物;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可以分为五个范畴就是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气(东风、南风、长夏风、北风、西风),五音(角、商、羽、宫、徵);人体也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九窍等等,并且用阴阳五行的说法加以分类描述。比如东方属木,颜色青色,季节为春,声音为角调….以此类推。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例如,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理论体系就以五行配五方、五星;医学理论中也应用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来阐述生理病理现象及治病原则与方法[1]-[5]-79。 但是必须注意,中国古典的辩证思维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思维逻辑,而是在模糊的概念和判断基础上进行的灵活推理。所以在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不能拘泥不化,死扣字面意思。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做具体分析。
3.玉器的制作工艺特点 我们知道,古代的玉器原料一般是选择质地坚硬细腻而色泽美丽晶莹的石头加工而成。由于玉的硬度很高,一般能达到摩氏6度以上,这就决定了玉器能够被磨制得比较精细光滑。但是玉的韧性又较差,容易折断,所以琢玉的工具通常是比较锋利的铁器以及锋利的刀刃,而不是像锯子那样带有钝口的刀片。 从这一点来说,玉与金属工具相比属于“刚”性材料,与土石等非金属材质相比又有一定的柔韧性,这也符合阴阳五行的刚柔相济特性。此外从玉器的加工方式和成品状态来看,大部分玉器是经过琢磨成型的,有些甚至还要进行熏烤、染色、雕琢等处理工艺,这都说明玉制品的制作工序较为复杂,其制作过程与金属器具的铸造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金属冶炼和铸造的过程需要高温高压,而且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成型,而玉器的加工方式则主要是利用工具进行磨制抛光,是一种机械式的渐进过程。将玉石定性为“金”显然是不合适的。
4.结论 我认为古代的学者将玉定义为土或是木更为恰当一些。因为就玉本身的物理性质而言,它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半透明物质,具有石质的脆性和韧性的双重特征,同时它还有一定可塑性。另外,玉器在形成过程中的“选料—设计—雕琢—烧炼—清洗—抛光”等环节,都与陶器和青铜器等金属器物有明显的区别,这说明它们之间的技术体系是不同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玉不可能等同于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