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名要按五行?
“五行”,是中国人独有的哲学思考。 宇宙起源,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认为是由一种叫“太极”的东西演变来的。而阴阳两气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并由此衍生出了后来的中医理论、周易八卦等等。 而后,汉武帝推行儒学,“五行”这一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世界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被引入医学领域。
中医学理论中,“五行”分别对应着五种颜色——金白色,木绿色,水黑色,火红色,土黄色;也对应了五脏——心、肝、脾、肺、肾;还对应了五时——春、夏、秋、冬四季和中间的长夏(季夏)。 这些相对应的“五行”概念相互影响又彼此生克,构建了古人对于世界的基本认识框架。
当古人给新生婴儿起名字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孩子的生日八字,然后再结合“五行”的规律找到合适的命名偏旁部首。因为人们相信,名字里的每个字对生命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这种命名方式早已被现代医学所否定,但是“五行”在医学上的应用却的确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如治疗疾病的“五行相生”理论。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祛邪补虚”,而“五行”能够很好地解释何谓“邪”,何谓“虚”,以及正如何祛邪,又如何补虚。 “五行”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生理现象—— 《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聪明的人要想身体健康,就要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起居,根据寒暑变化增减衣服,不过度劳累,不过分贪恋房事,做到阴阳平衡协调,这样就能不生病。
其实,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道理。我们人类应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界的主宰。我们要学会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不能逆反。 除了自然界的四季交替,人体的内部同样有春夏秋冬。《黄帝内经》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渡百岁乃去。”——也就是说只要我们遵循自然的规律,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不过度劳累,不过度欲望,就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