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分布是什么颜色?
古人将五行具体分配五色,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五脏之气在五色上是有所对应的,而五色在中医里的作用主要是“观色察病”的。 《黄帝内经》说:“有盛气,发色发黄”“肺气热盛,发色白多燥”,“肝热病者,色青赤”“胃病者,面目色黄”等等。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五色虽然与五脏相对应,但绝不是单一的阴阳属性。比如青色,它既属于阴,又属于阳。《黄帝内经》就提到:“故青出于蓝,东方色也;黄出于土,南方色也;赤入於血,西方色也;黑归于水,北方色也。” 所以如果单从五色分辨阴阳的话,是比较复杂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面色发黄,从西医角度来说可能是肝病,但从中医角度来看则可能是脾的病或者胆的病。
所以学习中医的人应该都知道,中医诊病主要不是看色,而是观察气色、舌象以及脉象。不过五色对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疾病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当然,现代人体质不比古代,现在生活压力大,普遍阳虚,且肝气郁滞,很多现代人都是“气虚”兼“阴虚”的体质。所以不能以古准今,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及体质来解读五色信号。
金,属西方,其色白;木,属东方,其色青;水,属北方,其色黑;火,属南方,其色赤;土,属中央,其色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五行为中心,衍生了对宇宙万物的种种认识和理解。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强调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用于阐释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和相互关系,以及解释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
五色,不仅仅代表了五行,同时亦代表了自然的五色。《内经》指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其他四方,可作类推。这样,无论是自然或人体,在天、地、人中都可以找到与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的属性。如以五方配四季,则东方为春,南方为夏,中央为长夏,西方为秋,北方为冬;又如以五方配五脏,则东方为肝,南方为心,中央为脾,西方为肺,北方为肾;在五方与五脏相合的基础上,再比类其他事物,这样就可以把这些事物分属于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