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五行中属什么?
“诚”字,《说文》解释为:“诚,信也。从心,从言。”可见“诚”之古文字形由“心”和“言”组成。 那么“诚”的“心”是什么意思呢? “心”的古文字形如下图所示: 这种“立人”的形象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其含义逐渐演变为表示“内心、神志”的意思(如“放心”中的“心”);而“言”字则一直表示说话、言辞之意。 所以,把两者合起来就是“说真话、表诚意”的意思了——“诚”的本意就是真诚实在,不作假。后来这个意思逐渐虚化,引申出“真心、真实、的确”等义项。
古人认为“诚”还是五常之一——这是儒家推崇的五条道德准则,即所谓“仁义礼智信”,“诚信”也是“信”的具体内容之一。所以“诚”就获得了道德上的意义,用来指代某种最高尚的道德境界了。 不过,这些意思大多与“诚”的本义无关。“诚”的本义其实是很具体的:表示真实,不欺骗。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 Architects建筑设计、堪舆( Feng Shui)、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不在于其字面意思,而是被用来描述各种抽象或者具体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五行的次序为:木、火、土、金、水。此五者相生相克而又相互转化,相生关系为:木、火、土、金、水、木,相克关系为:木、土、水、火、金、木,五行的理论本质是五种基本元素的相生相克规律。
在中国道家文化思想中,五行的相生(亲和)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的相克(制约)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在人体中则是与五脏相配: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人体的五脏之间和五脏与自然之五方、五气等也有相配关系。同时,五行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界数以万计的物象经过认识和分析抽象出来的事物关系的五大类归总。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离不开五行思想的。
五行中的“水”是泛指与“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有相关性和相似性的所有事物和现象,因此,如自然界中的雨、雪、冰、雾、寒冷、潮湿,以及与水有着特殊亲和力的生物和非生物都属于“水”类。如“水”行之脏,即为肾。因为中医认为肾藏津液属水,且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而脑、骨、髓、齿、发都是具有质地坚硬、不怕水湿且容易吸收水分的非生物和难生物,因此都是“水受之而通于水也”,属“水”类,即它们归属肾而与肾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