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五行中属什么?
《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古人对五行的具体划分方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孟春之月,建丑之朔,加辛(土)为木。 孟夏之月,建巳之朔,加丙为火; 孟秋之月,建酉之朔,加辛为金; 孟冬之月,建子之朔,加丁为火。 五季之月,建未之朔,加己为土。 中央之年正月,建寅之朔,加乙为木。 在五行之中,中央之地本不载五行。而在这里,正月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它既代表着万物开始生发之意,又代表一年之中阴阳平衡的时刻。所以正月被用来标记木的方位和颜色,作为木的象征。
其他四行的标记方法同样精妙。比如夏季的七月,在夏至之后,白昼最长的一天就是七月初一。从这一天开始,白天渐短,夜晚变长。所以七月被赋予火的标志——丙。 春季的二月,在春分过后,昼夜平分。所以二月被赋予土的标志——戊。 秋季的八月,在立秋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被赋予金的标志——辛。
在阴阳五行体系中,每个季节都被赋予了特定的五行。《礼记·月令》中用简短的句子给出了答案“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其色青。”“仲夏之月,盛德在火,其色赤。”“孟秋之月,盛德在金,其色白。”等等 这似乎与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系统大不相同。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是以节气为依据进行的排列组合。其中的“生”与“克”绝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含义。而且这种“生”与“克”是动态的——立春之时,冬季的亥水当然可以克旺极的午火,但立夏之后,由于木的生扶,火的力量自然会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