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养木吗?
先摆答案,五行中不存在相生相克的说法。 五行相生的概念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子》一书。里面提到“五德之数,万物皆有阴阳之气,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的五行是相对于阴阳而言的,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后面再加个“气”字,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五行了。(这里其实是有个隐含前提的,就是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了五行) 这里已经提到了生,那对应的克呢?在《五行大义》一书中,对于克制有这样解释:“木克土,土受制于木;火克金,金受制于火……”等等 那按照这个理论,水生木,木克土,不就可以说明五行之中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了吗?
实际上,《管子》里的五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五行,里面的生其实是包含在被生者能够承受住这种生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相宜、相配。如“水胜火”,是指火被水克制,但是不能熄灭,而是相宜、相配。而“土生金”是说金需要依靠土壤养育(当然这里的养育并不是指金来源于土),是相宜、相配的意思。 所以五行之间是没有相克关系的,更不存在相生关系,所谓的相生相克只是古人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出的规律罢了。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表示五行元素之间功能促进和作用显现的关系;五行相克表示五行元素之间功能抑制和作用变化的关系。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五行元素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五个环节的连续整体的功能系统。这是五行属性归类事物或现象相互关联的两种基本形式。
五行相生是相生关系的简称,是表示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促进的动力关系;五行相克是相克关系的简称,是表示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抑制的调节关系。这两种关系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医学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来解释五脏六腑和五脏十二官等的功能活动,阐明五脏六腑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维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关系,以及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传变规律,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的运用,是中医五行学说重点和核心的部分。
五行土养木吗?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这就是五行的相生规律,因而五行土是不能养木的,而是生金。除此之外,五行土还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