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行到底属什么?
“夏”字,从草,肖形,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很像一种有草覆盖的祭坛。这种祭祀的用品是青绿色的,与夏天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样子相仿;并且用“夏”来指代这个季节,也是很恰当的。 但是请注意,“夏”字,从字形上看,它是一个会意字,而不是象形字。这说明“夏”字的构成并不是来源于某种特定的物体或形象。也就是说,“夏”字是人们根据春天草木萌生,夏天草木茂盛,秋日草木凋零,冬天万物潜伏的特征总结出来的文字。
同时,古人以五为纪时单位(一甲子为一个周期),而每个周期的开始正是立春之时,所以“夏”字正好对应着从立春到立秋这半年的时间。 夏=春+夏=木火土金水=四季二分四时 另外还可以这样推导: 夏=(春+秋)÷2=(2×108+365.24)÷2=4973天=11.9年≈11岁 按照天干地支纪日法,六十年为一甲子,一个轮回。11.9÷60=0.19833……余14,即14个甲子后,循环回到第一天。一个人一生的光阴大致等于两个循环。从第一个人开始计算,每一个甲子年的第一天都是新的开始。然而,到了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封商纣王子武庚为殷侯,以续殷商之祀,并让其臣服于周。为了区别原先的商朝正朔,新加的周天子称“周王”,而不再称“殷王”。
从周王邑建立之年(前1046年)开始,农历的新年又回到了原点。而从殷商末年推算下来的新年,却已经过去了14个春秋。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周历新闰”。周历一年,只有三百六十四日,比现在农历的九月余一天。而商纣王在位十七年,每年都过腊月三十,所以腊月在商纣王时期是大年三十,而在周王时期变成了大年初一。如此,年年如此,日日如此。虽然过了十四个春夏秋冬,但正月却是年年照旧,故谓“周历新闰,七十九载,复归初始”。于是,从周朝开始的农历,就把腊月二十九那天的晚上定为除夕,而腊月三十那天则是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