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木分阴阳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学易多年虽然常与人谈论易学但是从未想过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解释八字命理。于是翻看了一些古籍著作,从古典书籍里找寻答案。 《尚书·洪范》中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并没有提到阴阳,说明当时并没有把五行与阴阳相联系。
到了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律书》云:“太初元年,制诏御史,曰:律始于汉,魏世荀悦且云汉始京室结绳以治天下,何则律始自黄帝?”又云:“故黄帝作五辂;大辂,金路也……次驾建章,赤辂,木辂也……”这是目前看到的有关阴阳与五行的最早记载。
这里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运”,司马迁认为“五行更兴替,周而复始”,每行都有“盛衰”、“进退”,也就是它们各自的运行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生克循环”或者叫“周而复始”。那么“胜复”是怎么来的呢? 接着看《史记·律书》,在阐述“五行之治”后,说了这么一段话: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五帝之佐,功彰德著而流称于世者,禹也。禹敦颐无为,劳而不怠,外夷宾服,四夷来朝。德洽百姓,位立天子,成功继业,名显后世。身没之后,声扬愈广。”(这里的“禹”实际上是指舜,司马迁误)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五帝时代,能称为“帝”的只有舜和禹。而在上古时代,帝是氏族的称号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的名称(比如尧舜禹时代的帝喾,他是商周的祖先,但不是夏帝),而且这个帝是位格最高的帝王,他的权力和德行是所有帝王中最高的。这样一位最高统治者的性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礼记·檀弓下》提到:“昔者舜尽心于孝悌,而极意于文章”,《庄子·天下》中也讲到舜:“耕耨,以至于文墨,圣人之道备矣。”这两段话中都提到了“孝悌”和“文章”。
什么叫做“孝悌”?《尔雅·释训》中解释说:“悌,善兄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舜是一个大孝的人并且能够处理好家族内部关系(包括父子、夫妇、兄弟)。什么是“文章”呢?《论语·子罕》中孔子说过一段关于“文章”的话:“子以为文武之道,未坠乎兹乎!”这里的“文章”不是现在意义的写文章,它指的是礼仪法度。所以“文章”可以理解为处理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古人在建构“五行”体系的时候很可能以“土”居中,以“水”为先,然后按照“生克制化”的规律衍生出其他四行。其中“木”和“火”被赋予的意义是最接近今天的意义的,“金”“水”的意义最接近今天金属和水的作用,而“火”则是今天所谓的化石燃料,“土”则是所有化学元素的母体。
古人建立这样一个体系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正确的,并且能为民众所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