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五行属于什么颜色?
“形”,可以理解为“形体、形象”; “色”,可解为“色彩、脸色”。 所以,从字面意思解释,“五行颜色”就是指“五种颜色的形体与脸色的组合”。 但是这个解释比较宽泛,并没有抓住五行颜色最本质的特性——即,它指的是“五色之气”,而非“五类色彩”或“五种肤色”。 对五行色彩最精准的解释应为:由五脏功能状态决定的,体表(包括毛发、皮肤)的纹理色泽形态。
在五行颜色中,黄色属于脾,青色属于肝,红色属于心,白色属于肺,黑色属于肾。这主要是因为五色对应于五脏,且每个脏器都拥有自己的特定区域所决定的。 例如:
1.《黄帝内经·灵枢》记载:“脾脏,其色黄……肺病者,其色白……”
2.《黄帝内经·素问》记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如斯,则五脏元真畅通,血脉得散,肌肉润,筋骨坚,毛发盛,故能寿长而有高实之体也。”
3.《礼记》有载,黄帝正妃嫘祖“颜如舜华,明艳夺目”,此即指黄帝妃子肤色白皙、面容艳丽如同初升的太阳。
4.《庄子》中有言,上古有一位名为“大舜”的君主,其容貌“重瞳盖目,俊眉修眼,清亮如镜”,这里“重瞳盖目”中的“重瞳”,即双眼珠里有两个瞳孔,这种异象在古代被视为吉兆。所以,大舜长得眼睛极大,神采奕奕。
总之,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看,人的性格特征是由大脑结构决定的;但是,古人的观点却有所不同,他们认为:性格与身体表面(包括毛发、皮肤等)的颜色形态是息息相关的。
古人观察发现,有的人毛发乌黑浓密,有的人则头发稀黄;有的人满脸络腮胡子,有的却连鬓胡须也没有;有的人皮肤紧致细腻,有的人却是满面褶子。还有的人面色发黄,有人则是白里透红。于是古人根据这些外在的特征,将人分为了不同的种类,并按不同类别给它们赋予相应的属性。
而在所有的外表特征中,古人最为看重的当属毛发、肌肤的颜色。这是因为,在古代没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大量的人口,生存竞争非常激烈。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人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减肥方式——节食,也就是尽可能少吃东西。随着食物能量的匮乏,人体就会消耗自身储存的能量物质——糖原和脂肪,继而造成机体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出现“气血两亏”“营养不良”等症状。
为了补充由于饥饿造成的机体能量缺乏,人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种适应机制——当机体面临饥荒时,机体能够自动判断并调整营养物质的吸收比例,优先保证对糖、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需求,而将能量相对丰富的物质剔除在外。在这种饥饿选择的筛选下,人体会尽量避开吸收能量很高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脂肪在人体内的累积,避免肥胖的发生。人们不仅食量不大,而且营养素的比例也会相应调整,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很高,几乎不会给含有高能量的物质留下任何机会。古人虽然吃得少,但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体重甚至身材健硕。
除了节食外,古人也注意运动锻炼,他们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从事体力劳动或者田间劳作,这使得古代的人普遍肌肉丰满,骨骼健壮。再加上他们头发很长,需要经常梳理和清洗,所以身体表面的色素沉积较多,皮肤也比较有滋润感。古书上常常形容人物外貌的时候都说他“眉清目秀”“明眸皓齿”“肤如凝脂”……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反映了古人的营养状况和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