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属于五行的哪个?
这个其实很有意思,因为中医理论里面也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那么中医里面的五行到底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呢? 答案是按照自然界界的物质形态划分的,金木水火土,对应的是刀戈(金)、草木(木)、液体(水)、火和土. 所以中医理论里也是有金克木,木克水的。
那么回到你的问题,农业属于哪一个五行呢? 答案很神奇,它是属土的! 为什么这样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段话:“中央者,土地之气,故至燥。”这里的中央是指脾所在的部位,脾在人体内是中空的,类似于土的特点,同时脾又有运化功能,能够输送营养到全身各个地方,就像大地滋养万物一样。 同时中医里的五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转化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胜复”原理,什么是“胜复”原理?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你在森林里生了一堆火,这时你感觉自己很热于是去河边洗澡,洗完澡之后感觉身上凉快多了,这时候是你水(汗)胜火了(体内热量),而刚才你是在河岸上觉得热才去洗澡的,这叫“复”。
所以根据这个“胜复”的原理,当人体需要补充某种能量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从食物中获取这种物质,若食物中无法获取该种元素,人体内就会转化,也就是所谓的“化”,这个化就包含了阴阳五行的变化,这就是中医理论里面“食饮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散精于皮肤,故能为汗,精华布行,下输膀胱,变为小便,故能为尿。”的意思了。
基于上述原因,中医理论里人是属于土的,因为人的饮食都是土地里面的产物,同时人又能排泄出来,保持土壤的洁净。 而农业之所以属于土是因为土壤里既有着可以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同时又有着可以被植物所利用的氮磷钾等营养素。
所以答主认为中医的五行其实是按功能性来划分的,而西医的五行则是按物体的形态划分,二者结合就可以解释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了。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古人根据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总结出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规律,可以解释宇宙中无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
木,指树木等植物,可类推于具有生长、升发、条达的属性和作用的事物;火,指火热,类推于温热、上升、明亮、外向、积极主动的事物和现象;土,指土壤,类推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或现象;金,指金属,类推具有清洁、肃杀、收敛、下降的事物和现象;水,指水也类推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特性的
上述五类物质各有其特性: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火具有温热、升腾的特性,故其运动形式为炎上;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金具有清洁,肃杀,收敛等特性;水具有寒凉,滋润, closure ,下行,闭藏的特性。
古代劳动人民将这些特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这五大类。根据五行的基本特性,可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按其性质,类推分属于五行的行。比如: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中,春主生发,夏主热,长,转化,秋主收,冬主藏。春气生发通于木气,故春属于木;夏气主热,火热俱属南方,故夏属于火;秋气萧杀,有金刃之威。金属西方,故秋属于金;冬气寒冷,有闭藏固拒之象,类于水性,且北方配水,故冬属于水。而四季生长的万物及大地山川,有化生养育之功,类推于土,又土处于中央,故夏秋之交的长夏属于土。
按照上述方法,将宇宙万物及人体各种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皆以五行之特性进行分类归纳,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于是便产生了五行归类。归纳的结果是:凡是具有生长、升发、壮大、条畅气化等性质和功能的,如生、春、东、风、青苍色、筋、目、肝、胆、酸味、卵类,角音之类,都归属于木;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外向、积极主动等性质和功能的,如夏、南、赤色、热、火、苦味、长夏、脾、口、黄味、燥热、焦味、裹类……,都归属于火;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和功能的,如长夏、中、湿、土、甘味、肉、脾……,都归属于土;凡具有清洁、肃杀、收敛、下降等性质和功能的,如秋、西、燥、白、辛味、金、皮毛、大肠、肺、商音、羽音……,皆归属于金;凡具有寒凉、滋润、下行、封闭等性质和功能,如冬、北、黑、寒水、咸味、肾、耳、骨髓、膀胱、羽音、濡类……,都归属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