坽在五行中属什么?

应抒函应抒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坽,līng ㄌㄧㄥˉ《广韵》力增切,平蒸,来。水边平地。《集韵》力耕切,平蒸,来。又《广韵》鲁丁切,入钟,罗。义同。 《说文解字·土部》:“壠,田中高起者。”其注引汉许慎曰:“壠,田中高起者,从土,隆声。”又引汉林毅卿曰:“陇,东夷谓之壠。”即指今天山东、江苏、安徽北部一带地区的水田,其特点是一畦一畦的,每个畦之间有路相隔,这种水田被统称为“陇”或“垅”。

《康熙字典》:“隴,《集韻》魯丁切,音靈。義同。○按《說文字譜》作霝,非是。”又云:“巜左傳·昭公十五年》注,隴,東夷謂之垄。又《釋名·释山》,隴,龍也。山勢若龍。○按《廣韻》作壠,非是。”

由此可知,唐朝和宋朝时期的字典里都写作“隴”,而元代以后(包括元明)的字典里则都改为“壠”。究其原因,元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蒙古族统治了中原大地,他们建立的元帝国,推行蒙古文字,禁止使用汉字。由于蒙古字母不具备表音表意功能,所以就需要用汉字标记蒙古语音节。在这种情况下,“隴”字对应的蒙古语音节为long(表示读音不标调号)/lang(表示读音标注调号),而“壠”字对应的蒙古语音节为luŋ/luoŋ(表示读音不标调号)/loŋ/loːŋ(表示读音标注调号)。由于“陇”与“壠”在蒙古语音节上完全一样,且“隴”字在汉字中也有多种写法,所以到了明朝初年,人们开始混淆“隴”、“壠”两个字。直到清康熙年间,《康熙字典》修订时,受顾炎武等学者影响,才确定用“陇”字来统一“隴”、“壠”之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