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字为何五行属火?

欧红强欧红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康熙字典》“至”字的释义里,“至”的五行是按“火”定的。 《康熙字典·未集上》“至”字条:“《说文》:‘至,极也’。‘凡至者皆是。’‘诸’字注曰‘章外切’;‘渚’学注曰‘主著切’。此二音,今皆作‘zhì’。又‘诣’。”“《广韵》:‘志,至也。’”“《韵会》:‘至、峙,通。’” 再来看“至”的字形演变: 金文(小篆)“至” 金文(小篆)“诸”和“渚” 金文(小篆)“诣” 和“至”字形最像的金文是“渚”,而“渚”的本义则是“水边之地”,《说文解字·水部》:“渚,水草交之曲也。从水,主声。”引申为“河滩上的石子”。 再看“诣”,“诣”的字形和“至”很像,但“诣”的“口”上面有两点,这是“言”的上部分,也就是古文字的“言”字。“诣”也是“到……”的意思。

综上可以看到,“至”字上古读音类似“章外切”或“主著切”;中古音近“致(zhì)”;今天“至”的普通话拼音是zhì。 那么,这个读音变化是怎么来的呢? “至”在汉代隶书里写作“至」”。金文中多作「誌」,小篆中有时也会把「誌」写成「至」。 这个字有个特殊的偏旁——“示”。

东汉经学家郑玄认为“至”的读音应该是shì。他给出了这样的理由:“至或作『埶』,音同。”同时代的学者王肃则认为“至”应该读zhì。他给出的理由是“至或作「至」,音『寘』。” 从现存的古文字资料来看,“至”或者“誌”,都曾经写作“埶”。金文(包括金文的小篆写法)里面“埶”比较多。

“埶”字从“示”从“业”,表示栽培庄稼,引申为“使……成长”,所以“埶”有“施行”“实行”“意志”“主意”“优势”“权力”等意思。 而“置”是“放置”“安置”的意思,由此引申出“处理”“处置”等意思。 从字形上看,“置”和“埶”很像,所不同的是“置”的“扌”旁。 既然“置”和“埶”读音都很相似(“寘”是“置”的古字),那读音肯定是有关系的——它们都来自同样的一个原始汉字。根据文献资料判断,这个字应该就是“至”。

东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给了“至”两个读音:“至,知也,从辵,至声。”“至,鸷也。”清儒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根据汉晋时的典籍里的记载,将“至”的读音订正为zhì。 现代学者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读音的变化过程:“至”先由zh-发成zhi-,然后再变成现在的读音zhì。 所以,“至”字古代的读音应该是zhì,而不是火字旁的zhòng。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