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水为什么不能烧香?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物质观,其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每样元素都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即“金”代表着刀锋的锋芒,“木”代表着树木和花草,“水”代表着水流和冰晶,“火”代表着火焰和日光,“土”则是大地山川。 这种元素观后来被道教所吸收并进一步发展。在道教思想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归为五彩缤纷的上百种颜色,而这些颜色可以归为金、银、铜、铁、锡五种基本颜色(也就是“五行”中的“五方”),而“四方”则代表四季。所以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每月按阴阳历日期变化分属金、木、水、火、土。 由于道教吸收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因此将这五种基本的色彩与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联系起来。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红色——热情、冒险;橙色——温暖、活跃;黄色——光明、喜悦;绿色——青春、希望;蓝色——冷静、自由;靛色——坚定、沉着;紫色——高贵、神秘;白色——纯洁、朴素;黑色——深沉、严肃。”
至于你问的“烧香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烧香”“什么时候该烧香”等等问题,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答案了。《周礼》中有所谓“祀上帝,则执香炉,焚燎”的说法,可见在当时人们祭祀时就要点燃香草。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又继承了西周时期“燎祭”的祭祀方式,在祭祖或祭祀神灵时要在坛上燃烧香料。 那为什么要在祭祀时点上香呢?原因也很简单:香是祭祀神明时不可缺少的东西。《礼记·檀弓下篇》中提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夭。”也就是说天子的死亡才配称之为“崩”,而普通百姓的死只能叫“夭”。但无论是地位多高的君主,死后都要焚烧香草向其祖先汇报,这就是所谓的“燔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