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是古人对于宇宙万物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影响了古人的科学领域、宗教领域,还影响了古代的文学和艺术领域。比如《红楼梦》中就有“木石前盟”“金兰契偶”的说法;京剧中有“五行山”的剧目;在现代,还有人根据生辰八字来起名,选房子等等。 不过我们今天所说的“五行”,其实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那么这个系统是怎么来的呢?它又到底是不是古人观察自然界的结果呢?
据传,“五行”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期齐国哲学家晏婴著作《晏子春秋·内篇下》中。但这里的五行并非指五种元素或物质,而是表示“土、金、水、火、木”五个顺序数词。
后来,战国末年道家著作《鹖冠子·环流篇》首次出现“五行”概念,并且将“五行”与五季相配。但这里所说的“五行”仍然是泛指。 而到了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6年),编撰于这一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出现了“金、木、水、火、土壤”的概念。并且在书中将“五行”与东、西、南、北及中央对应起来。这应该是最早“五行”定位的说法了。
此后,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孙氏集验本草·论五方药性》中和宋代宫廷太医寇宗奭所著的《本草衍义·五色部第二》中均记载了“东方青色,青入肝经,肝属木”等内容,这说明古代中国人已经能够相当精准的把五行属性运用于自然现象以及临床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