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在五行是什么属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五行的相生相克”是古人对世间万物规律的一种探索与总结方式。并不是现在所谓的科学体系。因此我们探讨“五行”的属性时就不能用现在的科学体系去套。否则就容易出现误导。 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可以归于五行之中,并且每一事物均有五行属性的归类。比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木生火火生土,木为东方属阳,火为南方属阳,土位于中央属阴阳平衡……等等,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描述就是“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及作用力(能量)释放方式的宏观物质系统”。所以古人将“五行的相生相克”用于阐述世间万物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合理的。
我们现在来详细说一说这个问题。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最后一卦是未济。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宫最后一卦都是未济。这似乎暗示着八卦六十四卦是一个循环,意味着万事万物都在周而复始地轮回。如果真是这样,那问题就来了:在循环开始的起点,一切皆无(混沌未判),第一缕阳光是如何照亮大地的?又是哪一股力量推动万物开始循环? 古人为了解释这个源头的问题提出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论。
简单说就是:“天地未分之前,宇宙间只有一团阴阳混元之气;阴阳混元之气逐渐分化,形成阴阳两极;阴阳两极相互吸引又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力量:春冬为阳,秋夏为阴;东南为阳,西北为阴……” 这是古人设想的一个充满阴阳变化的无限可能的世界图景。而这个图景的最开始就是从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开始。为什么是从这五行为开始呢?古人没有告诉我们,而他们之所以如此设置的深层次原因我们现在也很难知道。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设置必定反映了某个客观事实。 这个事实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万物之源最符合实际,因为现今天文学中最小的恒星比太阳还要热一千多倍,而最大的恒心却比地球还小。
那么,既然最小的恒星比太阳还要热一千多倍,它上面必然有高温高压熔融的状态。而最大的恒星却比地球还小,那就说明它是一颗行星。而我们熟悉的地球也是一颗行星。而在古代中国几乎同时出现的五行学说和星象学可以说正好对应了现在天文学中的微观与宏观世界。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古人所说的五行并不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五种元素。而是五种性质。而且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