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多大对象?
古代对于女性的年岁的称呼,有“豆蔻”一称,也有“及笄”一说,对于男性也有“束发”的称法。那么这些指的都是多大的年龄呢?
豆蔻:原产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南部,其外形像芭蕉,是一种观赏植物。初夏时在假茎上抽出假轴,由顶端生花,花瓣一片纯白,中间的唇瓣为浅紫色,小穗的包片是紫红色,花凋谢后结出香蕉状的蒴果,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唐朝对于年龄的称呼十分有趣,女子到了十三四岁,便称为“豆蔻年华”,比喻人还未成年,年轻貌美。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就是这个意思。
及笄:笄(jī)指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在未出嫁之前,都挽着发髻,发髻上会插上一根簪子,因此女子到了成年,就是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便称为“及笄”。
笄礼是自周朝起就有的女子成人礼。周朝时,女子在13岁举行笄礼,《礼记内则》记载:“女子许嫁,笄而字之。”笄礼后女子便可以许嫁了。如果女子未在13岁举行笄礼,那么在次年也要举行,《礼记曲礼上》记载:“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者,笄年而字。凡女子出嫁,布席,笄,传命加一襯。”如果到了15岁还没举行笄礼,那么以后也不能举行了,视为成年。古代没有“处女膜”,“处女”一词指女子到了“许嫁”的年龄,却没有出嫁。
束发:古代男子20岁为“弱冠”,到了20岁时就要举行冠礼。冠礼举行后,就将头发盘在头顶,用帛束起来。束发一般有两种方法,束发髻和束成两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