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都有什么水?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其中木、火、土属于阳气,金、水属阴气;阴阳平衡才能维持自然界的正常运转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五行中的“水”分为两大类:
1. 阴水(黑色) 包括亥水(猪)子和丑水(牛),在十二地支中,亥子丑被称为水局或北方水库。阴水又称作黑水。
2. 阳水(白色) 包括了辰土(龙)和巳土(蛇)两个地支。因为五行的土有干土和湿土的区别,所以阳水的土壤也是干燥的,称为燥土,与金相生。故阳水和金一起被称为白虎。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时空点“申酉戌亥”也被认为属水,这主要体现了阴阳的概念,因为阴阳是不断变化的,每一时辰都在变化。所以四库(子午卯酉)中的每一个都包含阴阳水,即包含了阳水也包含了阴水。
在中国的五行当中,水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流动不息的江河湖海,它还包括了与水有共同特质的一切具体事物。在古人的眼中,黑色、咸味、寒冷的北方、月亮的光华、眼睛的晶莹明亮、血液的流动、肾的开合、以及一切具有润泽、潮湿、寒冷、向下的属性都属于水。水本身就有贮藏的能量,因此肾脏在中医里就被称为人体的“水脏”,而人体骨骼的强健程度和头发的润泽与否,也都取决于肾脏是否充盈。而当肾脏水的特质发生偏差时,人的骨骼会酸软,头发会枯萎,身体会水肿,以及出现各种和水性有关的肾病症状。因此水,是五行当中涵养最深,质性最刚的行。
水行最经典的形态就是江河湖海,这是大地上最具水的特性的区域。水具有向下的特质,而地势总是高卑相间,因此就有了河流奔泻千里,汇注大海的水系。从内圈到外圈,水的涵养量越来越大,能量也越来越深不可测。从形态上观察,在内圈的河流,大多像蛇一样蜿蜒曲折,而在外圈的大海则大多呈圆弧形宽阔舒展,这也符合水性至柔至广的特质。
在中国,有几处经典的水行之地。长江、黄河是中国两条最大的河流。长江全长6300公里,它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十一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汇入东海。长江水量巨大,河道宽阔,是中国南北运输的大动脉,自古就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四川的汇入岷江之后的水温逐渐变暖,因此湖北宜昌以上的长江段称之为上青藏高原的澜沧江
游,而宜昌以下则称为中下游。长江在江苏分成两支,北支注入黄海,南支为长江正流注入东海。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所以古人又称之为大江,而黄河由于河道中含沙量大,所以才将黄河称为“河”,而将其他的河流都称为江。黄河的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由于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因此河中裹挟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下游地势低平,所以黄河一有泛滥便会浩浩荡荡地淹掉千里土地,所以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或北流或南下,每次改道都造成中原地区的剧烈动荡。所以黄河是典型的内圈水行之地,它蕴藏着无穷的危险,但也蕴藏着中土文明的根源。因此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群集中的区域,《道德经》的作者老聃、孔子、韩非子等无数文化巨人都是黄河沿岸城市的文化产物。
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土壤是黄褐色的,因此这里的黄河水也呈现出黄色,而在上游青藏高原流经的河段,河水却清澈的呈现着淡蓝色。在巴颜喀拉山水系中分出澜沧江和金沙江。澜沧江流经西藏和云南,是我国西南边境界河,最后流入南海。澜沧江流域由于海拔高、雨量大,所以水力蕴藏量极其丰富,是中国具有开发前景的河流之一。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干流河道,金沙江因江中沙土呈金黄色而得名。它发源于青海格拉丹东雪山,流经青藏高原,全长2300多公里,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长江、澜沧江、金沙江共同组成了我国西南水系的黄金三角。
位于湖北和河南之间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南水北调工程开始通水之后,丹江口水库每年要向北京供应十亿立方的饮用水,在2015年中旬,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将彻底改观。
除此之外,还有东北的松花江,以富饶出名的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珠江以及几大内海:渤海和黄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