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字在五行属什么?
《说文》中并没有“璐”这个字,所以这里只能分析一下“路、露”这两个同音字的情况了: 1.路的五行归属 “路”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像是在一条路上走的样子。小篆把两个“足”合成了一个“路”下面加个“止”,隶书把“止”写成“彳”,楷书将“亍”写成现在的“辶”。 “路”是个会意字,“行”的本义是指道路。《说文》中有“道可远,路可近也;道始于足下”的说法(可见古人的观点也是认为路和道的区别在于距离远近)。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路”与“露”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从金文开始,“路”的字形都是带一个“足”和一个“阝”(即“复”)的,因此“路”最初的意思应该是指山路,因为古时候山路一般是用脚踏出来的。 (注意不要和上面的“復”搞混哦) 而根据《淮南子·主術訓》记载,路的本意就是大路或者小路。高诱注曰:“大曰路,小曰蹊”,说明在古代路和小径的区别主要在于大小。 所以“路”的五行属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我本人比较倾向于它原本就是表示山路的,不过无论怎么样都无所谓啦~)~
2.璐的五行归属 根据上面的图可以看出,“璐”其实是“路”加上“王”构成的汉字,所以我们还是先把“路”的分析搞定再说吧! 在前面说了那么多,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我对“路”的五行属性的看法……那就是——它并不具备固定的五行属性,而是取决于整个语境(也就是和哪个其他字组合在一起)。
以目前的史料来看,“土路”“柏油路”“石子路”……这些路其实都可以被看作是“路”的一个义项。但问题是,如果“路”不表示山路的话,那么这个义项出现的时机就未免太早了一点了吧-_-b 其实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许慎对“路”的解释来解释这个问题——“道可远,路可近也;其道起步,其途始足。”——也就是说,当人们开始重视道路的时候,就开始区分路和道这两种称呼了,那么这时候的路也就具备了固定的五行属性了。
而我认为所谓的“土路”啊石头路啊什么的其实就是古人对路况的一种描述,并不是专门用来指山的山路,只是后来这种描述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用路的普遍情况而已。所以我觉得可以理解为这种路在刚开始被造出来的时候是偏木属性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它的五行属性发生了变化罢了-_-b 这可能也是许慎把“之路”归为土属性的原因之一吧~~~至于“露”就不在这里讨论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