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寅代表什么?
先占个位 慢慢写,现在有点忙 (一)关于五行的定义 我觉得在开始讨论之前,首先要对“五行”这个概念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和阐述,如果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而进行讨论的话未免就显得很可笑了....所以在这边我想谈谈自己对五行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尚书·大禹谟》中有这样一句话——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之谓五行。 在《尚书》中,这段描述是用来解释“九畴”的第二条——“庶政庶民惟则”这句话的。
这里将“行”字解释为“道德品行、准则”之意。而在周朝时期出现的文献中对“行”的解释基本上也都是按照这种含义来使用的(如《周礼》)。至于后来所谓的五行的“行”到底指代的是什么就众说纷纭了…… 《左传》有言——夫行,公之明也。这里的“行”与上文的“行”是一样的意思,都是用来表示行为的动词。因此在这里的“五行”应当是指人的五种品德或行为。 “德行”“仁义”“信义”“忠勇”“智虑”——这五种品德大概是最早被赋予在五行身上的意义了吧 (二)关于五行的起源 从古至今对于五行起源的研究很多,但真正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却很难。我在这里介绍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吧。
1、汉代的“五行相生相克论” 这个说法流传最广,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西汉末年刘向所著的《战国策》中,其原文是——“昔者舜出伐有苗,禹为师,后稷佐舜,契为司马,天下平定,百姓和集,乃功彰而美盛,德厚而顺长,故封舜为虞土于冀州之地,号曰‘有虞氏’;封夏禹于豫州之地,号为‘夏后氏';封后稷于鲁国之西境,号曰‘邰氏';契为司徒而封商;太甲封殷,契玄孙汤王而号曰天子;太丁之后武王克殷,复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焉,谓之殷嗣。故《书》称‘舜曰:咨!尔殷师,由余戎狄之如,宅兹中国,自南自北,自东自西,无思不服?,'由此观之,则殷前既世,周后亦世者也……” 刘向在这里把“五方”、“五帝”和“五姓”联系在了一起,并且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解释了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基本逻辑(当然这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而从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最早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将“五岳”的概念和这五者联系起来看待他们。直到后来才慢慢发展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五岳是中央、东南西北四方四个方位的象征性标志物; 而五行则是五方的象征标志,也就是对应地代表了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之类东西…… (ps:虽然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比较荒谬且经不起推敲. 但是不可否认它曾经是有过一定影响力的 )
2、宋代时期的“八卦说”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钱穆先生的著作《周易概论》以及其弟子余英时先生的相关研究。 这一学说认为上古时代的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阴阳与五行的内在关系: ——阴与阳是一对哲学范畴(或者说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而五与八也是一组哲学范畴之一。二者互相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着彼此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程度等等等…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①“五行”与“八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②古人是在认识了阴阳两仪之后再逐渐理解并建立起五行与八卦之间的联系的。
③五行的属性是可以通过八卦来体现出来的;
④但是五行本身却不存在生克关系的说法(也就是说五行之间只有相互作用没有相生相克一说,这点很重要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宋代以前的《易传》中是没有提到有关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相对应的说法的(“天干地支”这个词就是宋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_-#) 3、清代的“天圆地方说” 清朝乾嘉年间有个叫戴震的人写了一本书叫做《原善》专门探讨这个问题,他认为: 天与地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这是对的); 但与此同时他又提出了这样一个推论: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平面上去看天空中的星星,就会发现这些星星的形状都是圆形的,而不是像地球表面一样凹凸不平的;于是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地球并非一个球形而是一个圆形物体! 然而这样一来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个平面上看到的形状来判断大地是个什么样的形态呢? 而且就算大地真是圆的又如何证明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以上便是我对五行的一些浅见,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重要想补充一下: 大家不难发现上面提到的每一种理论都有着自己的局限性,比如“五行相生相克论”不能说明天地间存在的万物,只能解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现象;再比如“八卦说”也不能完整体现整个宇宙中存在的所有事物……
那么要怎么才能将这两种矛盾的观点统一在一个合理的解释框架里而不显得突兀呢? 我的答案是—— 五行是一种抽象的物质运动形式/一种思想观念上的表达方式; 而八卦则象征着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世间种种因果轮回的表现形式......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非水火不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