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五行属于什么?
《晋书·宣帝纪论》有,“孝武皇帝,圣德真崇,为三代之烈。” 这里说的孝武皇帝就是司马懿。而孝武帝司马炎即位后,追谥父亲懿愍帝,庙号太宗。景元四年(263年),谥忠武,庙号高祖。魏少帝曹芳正始五年(244年),追封懿曰文昭王。咸熙元年(265年)正月,尊太祖文帝为太祖高皇帝;五月,尊太宗文帝为太宗孝皇帝。所以,按正统的谥法来评价的话,司马懿应该有个“烈”字评语,但是这样评价他似乎又有些委屈这个千古一帝了。于是,晋朝建立之后,给司马懿加了几个赞语进去,其中就有“以道制御”一句。
“以道制御”出自《周礼·天官·大宰》,原文是“以八制御百官”,郑玄注中解释这句的意义是:“谓以道治众也……言道足以治众。”“以道制御”就成了衡量一个帝王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标尺。 晋朝建立时,天下已经稳定,晋文帝司马炎认为应该给祖先一个合适的谥号了,可是父亲司马懿的谥号中已经有了“昭”、“烈”二字,再评价为“昭”或者“烈”显然不合适,此时“以道制御”就派上了用场。
在《晋书·文帝纪》里,晋文帝的谥号为“文”,而在《晋书·志第三十》“帝纪第一”中,他的谥号为“文昭”。两相对比,不难发现,谥号中的“昭”字,来源于《周礼·天官·大宰篇》中的“五昭”,意思是“昭明有功”;而谥号中“文”字的来源则是《论语·先进》篇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即是“文武有道”。两个赞语合起来,就是对晋文帝最恰当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