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是什么五行?
“天有五方,地有五行”,这里的五行指的就是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而五方的对应就是木火土金水,这里已经提到了四个,那么剩下的一个就很好猜想了——中央戊己土 这样五行就全了,再结合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就构成了八卦。
《说卦传》曰: “离为火,坎为水,震为雷,巽为风,坤为土,兑为泽,乾为天,艮为山。” “坎为月,巽为日,坤为太阴,乾为太阳;艮为少阴,震为少阳。”“坎为水,艮为土,为食禄之堂,为草木生。” 这是最早关于五行的文字记载,出自《周易·系辞》上下两篇之中。其中坎为月、坎为水等说法与《淮南子》基本一致。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阳动而飞,遇阴止之,故有形而成象。阴阳相接,故二气调而万事兴。是故天有精、地有形、山有根、水有源。”其中的阴阳相摩,变化无穷,构成了宇宙的万象。
而五行则是基于古人对宇宙的思考所做出的五种抽象化的物质,它们相互影响,相生相克,演绎着大自然永恒的韵律。 题主所说的“金形人”,“木型人”,“水型人”等,在中医里面被称为“五脏”,即现在的现代医学所谓的“内脏”(除脾)。
而“土形人”则不是单一指某一个器官而言,它代表着整个脾胃系统,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腺等等。 这些五脏各有不同的属性: 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心属火。
所以,中医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从五行这一最基本的元素开始构建起来的。 金克木,脾虚可以引起肝病;水生木,肝火太旺导致水土都不均匀…… 五行学说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还能用来指导疾病的治疗。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阴阳五行之上,并围绕这二者不断展开的理论体系。 如果题主想进一步探索中医的世界,不妨从阴阳五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