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五行如何来的?

朴玲俊朴玲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一开始学的时候也很困惑,不过现在可以解释一下这个过程了(虽然不够严谨) 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古代的术数其实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所以不了解阴阳五行的概念是不太可能理解中国术数的精髓的(当然,如果你只想了解一些简单的预测方法,例如八字、六爻这些,其实不需要了解太多理论,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即可操作,这样看的话也可以不了解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这个哲学不是指具体某一个宗教或某一派别的思想,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最明显的特征是整体性和抽象性。因为阴阳五行是建立在阴阳八卦图这一工具之上的,所以要先了解这个图。

我们先来看阴阳: 阴是指一切事物中暗含的、蕴含的、内在的、女性的一面;阳是指一切事物中显露的、显露的、外在的、男性的一面。也就是说阴阳气化是通过阴阳二性的化合作用完成的,而阴阳又是相互存在的,故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说。

再看五行: 金木水火土,实际上代表了五种物质状态,金代表坚硬,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滋润,火代表炎上,土代表厚重。它们也有相互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这阴阳五行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在《周易》这本书中有写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也就是阴阳,四象便是乾坤坎离四个卦,这里注意要区分开乾坤和坎离,后文会有解释。

为什么要有这两仪四象呢?因为这个模型反应的是世界万物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世界是先有混沌,然后有了阴阳,阴阳变化产生了乾坤坎离四种状态,而这四种状态又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的象,而这些像又反馈回阴阳当中,所以说它是周期循环的。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这个循环是最基本的循环,那么如果以年为单位呢?一年之中有春秋冬夏四季,每一季都有其特殊的气候现象,也就是所谓“物候”,古人观察到这种周期变化,于是就制定了节气。

我们以立春为一年之首,这一天阴阳相交,万物复苏,这个时候是阳多阴少,故称为“阳盛阴微”,随着节气的推移,到了大暑,阳极阴微,大暑之后立秋,阴气开始增长,白露之后阴渐旺,霜降后昼夜等长,冬至一阳生,随后慢慢阴气减退,立春以后周而复始。 用五行来表示的话就是:寅月(立春至惊蛰),卯月(惊蛰至清明),辰月(清明至谷雨),巳月(立夏和小满),午月(芒种夏至),未月(小暑至大暑),申月(立秋至白露),酉月(秋分寒露),戌月(立冬大雪),亥月(小寒大寒),子月(立春惊蛰),丑月(春分清明)。

按照这个模式推下去,一年十二月便分为五行五个阶段,每个节气又分阴阳两个阶段,因此一年便是有十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名字,它们分别是: 这样就把时间和五行结合了起来,每一个年份都可以对应到五行十个阶段的其中之一。

勾静格勾静格优质答主

五行在东方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东方文化中哲学思想的精髓。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次序,也用来表示年月日及时辰。干支常用来纪年,其所涉及的用场十分广泛,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传统中国人的姓名,传统节气的名字、纪年等等。干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在命理、风水、占卜、择吉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请问大家,天干地支,到底是怎么推算出五行的呢?其实不难,只要你背熟上面三句话,就能够轻松地计算出来。首先是:“甲乙东方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戊己中央土”。比如,你要知道庚是哪个五行,只要背诵上面这句话,找到庚字,庚在哪里?在东方,东方对应的是木,即五行木,然后我们再看看,庚字后面还有辛字,那么也属于五行木。如果要计算己是五行什么?一样地,我们在上面这句话里找到己字。己字也很好辨认,中间的就是己字,中央属于土。那么,己后面的戊字也是和前面的己字一样,也属于五行土。

第二个要背诵的是“阳卦配阳爻,阴卦配阴爻”。这里所说的“阳卦”就是指天干中的奇数位,即甲丙戊庚壬,这5个字。所谓的“阴爻”就是指天干中的偶数位。

第三个背诵的是“阳爻多重重少轻,重者为体轻为用”。

通过以上三个口诀,我们即能算出地支所对应的是何种五行了。比如,申字是五行什么?首先背诵口诀,阳卦配阳爻。申字前面有两个字是戊己,戊己两个字是阳爻和阳卦,在阳爻阳卦这里,重者为体,即戊字。戊字对应的是五行土。同样的道理,酉字也是五行土。

比如丑是什么五行?还是口诀,阳卦配阳爻。丑字前面也有两个字是戊己,戊己属于阳卦配阳爻,在阳卦阳爻这里,重者为体,轻者为用,即戊字为主字,戊字对应的是五行土,那么丑字对应的就是五行土的从字,即从土。同样的道理,子字也是从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