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是什么五行属性?

佟钰柔佟钰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一个可能不太准确的知识:汉代的经学大师们有个“五德终始”的说法,认为汉代是“火德”,因为汉朝以炎帝神农氏为祖宗,而炎帝在上古时被尊为“圣人”,有“德”;同时代的秦朝被认为是“水德”,因为秦国的祖先不是尧舜禹时代的部落首领,而是大禹治水时期立下大功的共工氏,共工氏是一个神,所以秦被看作水德;周则是“木德”,周人是商汤的下属,周族的首领姬昌被称为“天子”,天子嘛,就是天之子,上天赐予财富和权力的,当然是木德了;商是“金德”,原因是商王自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商的祖先契本是舜的臣子,帮助舜治理天下,因为有大功,被舜赐姓商,封地在商(今陕西旬邑),称为商伯。

这种观点认为,天下无论什么朝代,无论什么种族,都有一个阴阳五行中的德行作为根本,这个德行就是“德”的来源。如果某个王朝觉得自己德行不够,或者想证明自己得行的正当性,就可以从五行中找寻根据!比如西汉初年,因刘邦建立汉朝觉得“德”不够,就自认是火德,同时承认秦是水德,自己代替秦朝成为新的中央王朝(其实这种做法违背了“祖德”观念,是有问题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则认为自己是汉高祖刘邦“德”的后裔,是继承西汉的火德继续统治。

当然咯,这个观点的谬误在于把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一统天下的王朝当作天下的中心,把其他被征服的民族(如羌族,匈奴等)排斥在“德”的范围之外,认为他们缺乏“德”的资格,这显然是主观主义的。事实上,每个民族都有所谓“德”的记载,“德”并不是某个民族所独有的,但是有些民族的确是其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

说到这里,所谓的“儒承火德”就不难解释了,实际上应该是“儒承夏(或商)德”,理由很简单,儒家推崇的古代贤王如尧舜禹,以及商周的君王,都是中原地区夏商周三代的。而这一带在古代属于阳域,象征为火。所以儒家的正统性就在于此。

盖舒舒盖舒舒优质答主

在甲骨文中,没有儒,有需。需要的需。需要的需,下面一个雨,说明人淋着雨,急需要进屋。上面一个,人头上顶着两件衣服。需要是什么五行呢?金。因为需下面有雨,所以需在古代有下雨的意思。后来下雨的那个需被一个新的字代替了,就是雨字头下面加一个需的需。这样一来,原来看着像雨又不是雨的需,就可以只当需要讲了,不兼下雨讲了。所以需,就是金。

后来需演变成了儒,因为需下面的雨,和人头上顶的两件小东西,可以看成水滴下来的样子,所以,需字在演变的过程中,把下面的雨字变成了玉,因为玉字的宝盖像人头上顶着两块玉,宝盖下面的王字像水流下来的样子。这样,玉字就兼需(需)字的音和义。玉是五行当中的金。

因此,儒是金的五行属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