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木分几种?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一个哲学流派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有不同的性质并影响世界的不同方面。 这种理论不仅影响了中医等中国传统医学,也影响着我国的民间习俗。时至今日,我们对这一理论仍有所沿用,如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就是由小暑后面三个节气中天气最热且阳气达到顶峰的时间段归纳而来,因为“大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在第十一位,属火。又比如人们常用的药物黄芪,因其性味甘而微温,归脾、肺经,被广泛用于气虚乏力、气虚阴虚、肺气不清等病症,而它的药性就归属于木。五行的划分对指导用药、预防疾病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的天文历法中,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将一年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一个末春未夏的“闰月”(见二十四节气),每一阶段为七个十天,用五个阶段加起来共一百五十天来对应全年。而每一个季节又被进一步细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一共八个时段,每一时段各占十三天。这八节四气被合称为二十四节气,每两个节气间的时间跨度为一个中气,共计十气。
在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大寒”作为每年之初,一个“立春”作为每岁之首,就组成了二十四节气组。根据节气变化,人们在养生和防病中也注意到了“天人相应”的变化规律。 除了以上所述,五行还应用于中医学中,如五脏(心、肝、脾、肺、肾)与五色(赤、青、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官(舌、目、鼻、口、耳)以及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等的关系之中;另外,金木水火土还被用于解释宇宙起源、星体运行等方面。 总之,五行的应用范围十分广博,上述只是做了简单介绍。由于内容较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参阅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