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造五行属什么?
五行说,只是中国古代一种阴阳哲学的分支用来解释天地间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学说而已,本身并不是科学。现代科学证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自然界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强力,弱力和引力。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还十分有限,因此用五行来说明事物的属性并不可靠。比如中医用五行说明人体器官与五脏的关系,但是现代西医解剖表明,这些脏器的具体位置并非像中医所说的那样对应着五行:心属火,肝属木……肾属水。
古人认为金能克木,是因为金属制的刀具可以砍断树枝;其实现在明白了,是由于金属导电性质造成的,当电流通到手指时就会产生热使手指烧焦,所以“金克木”的正确解释是“金属能释放电荷而破坏细胞膜的电位差阻止了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杀害了植物”。
古代化学极为落后,人们难以理解很多化学反应的本质,因此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解释。但其实很多时候这些都是误解或者夸大其词。 举个例子:古人观察到钠、钾等离子能溶解于水中,从而得出“水能克火”的结论——实际上现代化学知识表明,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可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由于氢离子的浓度很高,使得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从而破坏了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充足的氧化剂,因此才灭火。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创造的一种宇宙观,用来解释宇宙之间的关系和运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或称五材)五种构成宇宙的物质形态。古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规律。
现代应用家则将五行的属性进一步引申以概括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用五行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解释大自然界各种事物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五行同样也与服装文化有不解之缘。
1.金
在古代,西汉以前,金在服装上使用极为普遍,“周礼”中规定的王者之服中就有大裘冕、衮冕、𫎘冕三种服都是以金为装饰的。
金在古人的思想认知中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金的属性为“从革”,它既可以为人们所打造,也可以打造其他;金有“清洁”之性,它可以涤荡污垢,使不洁之物焕然一新;金有“寒凉”之性,可以去热和燥。金的这些属性与白色相关,白色也被列为金之正色,五行之色。
古代王室成员及官员的服色、服制与五行有直接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以秦“水德”行“水政”为施政纲领,并将黑色定为秦代服饰的本色。后世虽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少考虑五行色彩的关系,但在设计和制作服装时也往往从传统观念人手,在色彩、质料等方面加以考虑,以体现着装者在五行中的所处位置。
2.木
在古人的认识里,木同人们衣食住行中的一切密切相关,古人衣着中麻、葛、木棉、竹布等均属木类,居住所用之房屋多以木架结构为主,在交通方面,船是主要工具,船用木造。可见,木类在人们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尔雅疏》中说:“木生于东,东方之位,故曰东作。”木的属性为“曲直”,象征生发、条达。古人认为,青色即“东方谓之青”,所以青色为木色,是东方的代表;同时木又能“涵泽”,即能被水润泽。
木除了与东方和青色相关之外,还与春季紧密相联。古代帝王服饰的制定与春为少阳、木数二等天文历法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汉明帝刘庄曾颁下制书:“衣冠制度,京师一异,常服不纯,当随四节,今世事殊,则宜殊制,勿同京师。”
3.水
水为万物之本,没有水便没有生命。我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又是一个极其重视水利开发的经济,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水是与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物。水的属性为“润下”,《洪范》中说:“水曰润下”。意思是说,水性滋润,能给万物以滋养,使万物得到发育。
水色,《尔雅疏》说:“北方谓之黑,黑为水色”,可见,黑色是水的象征,同样,由于水能克火,所以古人也称火色黑色;同样,水与冬季也相应。古代帝王服色与服制的确定都与水相关,如秦以水为德,便着黑衣。
4.火
在农耕社会中,火能烧掉野草,为播种农作物创造环境;火亦能烧荒地,为耕田开垦打下基础,所以,火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之物。火的属性为“炎上”,即热而向上之性。古人认为,赤色即“南方为南”,《尔雅疏》中说:“南方谓之赤,赤为火色”,《洪范》云:“火曰炎上”,可见赤色为火色。火能生土,故黑色也为火色,火与夏日相应。
古代帝王服色和服制的确定与火也有重要关系。如周以火为德,火色为赤,所以周代帝服为赤。《礼记·王制》中说:“天子崩,裂山川,出舟檝,逾五岭,江河、淮海,即千里外之丧,其来皆如千里内之丧。丧服,自天子不臣,三公,至士、大夫,皆布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