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五行属于什么行业?
娱乐五行属于火土,是土中最弱的五行之一(另外还有金土、水土),在《喜用神的定义》一文中,对喜用神做了详细的解释,在这里再简述一下: 出生年月日时,四柱八个字,其相生相克的关系体现为: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是子女;克我者,我克者,为我八字中的干支符号。
其中,生我者即为印星,我生者为食伤,克我者即官杀,我克者为财星,以上五个概念,称为五行的“十神”,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特性,从而影响着各自的运势。 在所有影响我们人生的十神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就是正官和伤官,因为官杀代表约束力、自律性,而伤官则主叛逆、自由。
所以,当行运或者流年遇到正官或者伤官的时候,就容易引起性格或者行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工作和事业,感情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上面是对喜用神的基本介绍。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解析其中的原理。
例1:某男,80年农历十月初二辰时生。身弱财旺,喜用火、木。大运走的是南方,属于火的地支,2007年到2009年是甲乙寅卯东方木的运,所以此运事业发展迅速,财源广进。
例2:某女,91年农历七月初六辰时生。身强财弱,喜金水。大运走北方水运,2014年后到2016年为乙未金水之运,所以这两年的婚姻出现危机,且身体多病。
例3:某男,80年农历八月十六午时生。身弱财旺,喜水木。大运一路北行,2006年至2008年在乙亥水木之地,这三年事业发展顺利,业绩翻番。
五行缺啥补啥,这是东方哲学的智慧之源。如今这种哲学,又被应用到娱乐产业中。
2019初,影视行业终于见底,各种资本开始蠢蠢欲动。而影视行业也开始了自我调节,一些新的趋势开始出现,有人称之为“影视行业的娱乐五行”。
什么是娱乐五行?
影视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具有艺术与产业的双重属性,作为艺术容易受到创作者和观众情绪的左右,而作为产业又必须进行资本的追逐。受到双重属性的制约,加上我国的影视行业尚不成熟,导致经常形成“一窝蜂”的行业怪相。
前些年,在资本的催生下,古装玄幻剧横空出世,在影视公司和艺人那里一票难求;而后转生快节奏和小人物的都市剧大行其道,成为片方的“摇钱树”和艺人的“试金石”;再后来,随着政策的收紧和资本的撤离,各种军旅、农村、传奇剧迅速接档,成为影视行业的遮羞布。
而在2019年以来,随着影视行业的再次起步,新的趋势开始涌现:“五毒”元素开始在影视产业中大行其道。所谓“五毒”,是指影视剧中将出现五大趋势:鬼故事、毒女人、富二代、高智商和侠义心。
这些元素的诞生,既与影视产业的复苏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业资本和创作者对市场规律的理解。
“五毒”趋势
在娱乐五行中,鬼故事和毒女人,属于土行,是一切八卦的产物。自从冯小刚“不能当演员时玩导演”之后,就将自己视为一个“毒舌”的代表。在《甲方乙方》中,将各种八卦和不健康之风“戏谑”地搬上银幕,其用意虽然不是毒化,但是,却成为“鬼故事”和“毒女人”的鼻祖。
在“毒舌大拿”的引领下,各种“毒舌”电影不断出炉,诸如周星驰的《算死草》等。然而,这类影视作品的真正意义,不是倡导什么,而是“毒害”什么。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壮大,这些毒药开始被人为地注入影视作品中,在成为吸睛的法宝的同时,也将影视作品的品相毒化。
在影视行业快速成长的年代,为使电影和电视剧在竞争中胜出,影视公司和电视台,开始将“五毒”元素注入影视作品。其具体表现是,将传统元素“妖魔化”。比如武侠剧、革命剧,将以往的英雄侠客作为配角(如黄晓明版的《大汉天子》、佟丽娅版的《建党大业》等),而“五毒”元素成为主角。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资本的涌入,“五毒”元素被无限制地放大。比如将“毒女人”作为叙事的主元素,在《宫锁沉香》、《宫锁珠帘》中,“毒女人”已经成为女性的代名词。而“侠义心”则被妖魔为变态(如林心如的《霍元甲》中)。这些行为,让影视作品成为“五毒”元素的温床,而这种温床也是资本的“韭菜地”。
2019年初,大热的电影《邪魔女》,将“毒女人”与女魔头混为一谈,把女性在现实中的不公平,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成为资本的提款机。
随着影视行业的复苏,以及行业规律越来越被资本和创作者认识,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开始“五行缺啥补啥”,形成新一轮的影视变革。
“五福”趋势
“鬼故事”、“毒女人”、“富二代”、“高智商”和“侠义心”这“五毒”元素在影视中的盛行,使“高富帅”、“白富美”等畸形审美被观众接受,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为此,在影视产业复苏之时,影视行业开始了自我调节。
比如,2019年初播出的《我的真朋友》就是“五福”剧中的一枝花。该剧由“五帝”艺人领衔,在20年前,由张嘉译、邓超和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播出,让“五帝”艺人在2019年聚集,为“五福”剧打头阵。从“五毒”剧中的《邪魔女》中走出来的关晓彤,也在新剧中洗尽铅华,以清纯之气示人。剧中,邓超和张嘉译分别扮演房产中介的从业者和房产商的老板,共同扶持新人王以澜(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