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五行属什么火?
五行学说是汉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用于中医学和气功界等,对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五行的基本元素是木、火、土、金、水,对应于五脏是肝、心、脾、肺、肾。 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有生有克”概括表示出来,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水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和“克”的双重属性;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只具有“克”的一面。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用图表示就是以下这样 根据以上五行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来推算出对应的五行,进而判断出一个人命运中的优点和缺点所在了。
假设一个人的生日是1968年3月20日上午10点,就可以得出这个出生的八字为:戊申 乙卯 癸丑 丁巳。 然后运用五行推算方法即可知道此人命中缺火,因此喜用神为火,在后天的生活中可以多用火属性的东西旺运。同理,如果此人喜欢打牌,那么最好选择在夏季或农历的八月打,因为此时属火,可助起运势。
同样道理,如果知道自己命运中忌神为火,那么就要避免和自己命局相火的物品或行业,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比如有些人特别怕热,无论夏天多么炎热都要在冬天一样穿着,就是因为命局中缺火,体质是偏寒性的缘故。而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去南方发展,因为那里气温高,火气重,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五行,既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学说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医学、建筑学、堪舆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方面,无不打上五行学说的烙印,被中国人运用了几千年,被世界公认为中华文化瑰宝。
在中国,五行学说至迟在殷周时期已经萌芽。先民对于宇宙万物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有所认识。在甲骨文中,就有许多有关木、火、水的记载,惟无金、土二字,而是以“砂(士)”字代表田地的泥土,以“疆(金)”字代表金属。但这时人们还没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更无所谓“生成论”、“毁灭论”了。
五行之说的起源,传统上一直认为始于周公旦。但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以及在湖北荆门郭店发掘的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都有《五行》篇。这证明,在周代已产生了五行说。但《五行》篇所说的五行,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意义是迥然不同的。《五行》篇里的五种行为是: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说,根本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马王堆帛书《德》篇认为,该书就是周公旦所作的《五行》篇。
后来,五行之说经过西汉董仲舒和刘向父子的改造,“五行”由五种物质元素之说,演变为“五行”宇宙理论;由吉凶、祥瑞之兆的象征物之说,演变为天地万物“生成”、“毁灭”的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对于五行水,人们没有异议。但五行中的火,到底属什么“火”,人们认识就不同了。有人说,五行之火,是“雷火”,也有人说是“雷威”,还有人说是“飞火”。那么,这“雷火”、“雷威”、“飞火”是怎样的火呢?
对于雷火,有人解释为“霹雳火”,有人解释为“雷威之烈火”,还有解释为“天空落下的火星”的。这“霹雳火”、“雷威之烈火”、“天空落下的火星”,都与“火”字象形字的原意不合。因为“火”字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是一段枯木上燃烧着火焰的三叉火焰图案。《说文》:“火,毁也”,段玉裁注:“毁”为焚“尽”之义,大火焚物使之烧得精光,故曰“毁”。故《正字通》解释“火”字义为“焚也”,《玉篇》解释“火”字义为“灾也”、“孽也”,是大火给人们造成无法弥补的灾害。我们看古书的历史记载,对于民间“失火”,是多么大的天灾人祸啊!春秋时期:公元前549年,“齐国稷下失火,齐顷公欲救火,惜乎稷下学宫中的典藉尽毁。”公元前485年,“宋国城南失火,火延及祖庙”,宋国大臣们惊恐不安。公元前481年,“吴国姑苏台失火,阖闾宫、馆娃宫均尽毁,夷光、西施皆葬火中”。
古书也记述了,古代国家间相攻,“放兵烧邑”的事例,也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祸害。公元前538年,齐灵公攻鲁国,“鲁国兵败”,“齐师焚鲁国城南”,把鲁国的南城烧成了净光。公元前563年,晋国的中行寅和赵武率晋军攻齐国,“焚南宫(齐国的王宫)”,烧毁了齐国的王宫。公元前530年,楚公子弃疾率楚军攻伐陈国,“焚城社”,把陈国的城邑与社庙烧成了灰烬。
对于飞火,有人解释为“火星”、“陨星”,也有的解释为“天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