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属五行属什么?
《广韵》云,“言”归去声,“音”归上声。据此,二者当分属阴阳两类。然则,“咏”为阴类,“诵”属于阳类。 《说文解字·言部》云,“颂,容也。从言,从宗。”“语”下曰,“论也。从言、鱼。”“讽”下曰,“谏也。从言,从风。风散也。”
许慎所说“颂”之古文字形,即《诗经·大风》“颂”字或作“諷”,上“言”下“風”。可见“風”字在“頌”字中。至于“诵”字,古文字形则如“誦”,上“言”下“宋”。许慎把“誦”认为是“宋”的异体字。其实“诵读”的“誦”字早于此。
东汉·王逸注《楚辞·离骚》中就说到了“誦”。东汉·王充著《论衡》中也说到“誦”。由此推知,“誦”至少出现在汉代前期。而“鳳”见于《广雅·释诂三》,其下又说“凤,诵也。”“詠”见于《礼记·玉藻》郑玄注,其下提到周天子“士咏九奏”之事。可见“詠”与“诵”一样,也是很早的字。
不过,这些字最早是口传,写成字符并收入汉字系统,应该还是在东汉时期。东汉·班固著《汉书·扬雄传》中说,汉朝皇帝有让大臣们“讽”(读若凤)《庄子》和《离骚》之制。又说了成帝爱闻“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之事。所谓“南风之诗”,就是《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诗篇。这证明至迟在东汉时期,“讽(风)”字代表了当时的经典诗文。
“咏”字出现得稍晚一些,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了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其序文中提到作者创作此赋“乃作《子虚赋》……述《上林》之事以咏其事。”“咏”字当作“廱”。又,萧统所撰《陶渊明集序》中提到陶潜所作《游斜川》诗,其前小序中有“余亦往观。薄云初晴,日光澹澹。林壑风流,草木茂盛。怀此感慨,思欲终篇。遂赋《游斜川》诗二章,用咏所闻。”“咏”字作“灉”。以上“雝”“滽”“灉”均从“永”。说明这些字是同音字,读音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