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五行属什么颜色?
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主要被用于中医方面,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西方医学兴起之后,人们对于五行理论的应用范围则开始缩小,不过直到现在,它仍然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那到底什么是「五形」呢?这个概念最初源自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它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
而在现代中医中,五行还分别对应着五个脏器——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这五大器官在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中医诊断往往从五行入手。 而除了中医外,五行理论也同样被用到诸如气功、针灸、按摩等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在古代哲思中,五行也被用来代指五种认知方向——即「五行思维」,这是中国古代智者对人类认知的五大范畴的抽象化概括,它的具体内涵随时代而变,但一直延续至今。
在命理学中,人们用五行生克的关系来推论人的命运;而在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中,也常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谋划居室的设计。 五行的颜色应用也是源于这一原理,在周易里面记载,“五行之色配五方”,也就是说东西南北中五方对应着的颜色是:青、赤、白、黑、黄。 而古人根据不同的季节令五行旺衰不同,由此制定了「四时五色」的说法: 春应青色,夏应赤色,秋应白色,冬应黑色,四时不变,五行常盛。
到了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结合五行与五时的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五运色彩」的说法——“木曰曲直,其色青葱;火曰炎上,其色大红;土爰稼穑,其色黄丹;金曰从革,其色桔黄;水曰润下,其色靛青。” 后来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脏所主五色」的说法,并收载于他的名医著作《景岳全书》中。他说:“青如翠羽者肝,赤如鸡冠者心,黄如橘皮者脾,白如鹅膏者肺,黑如乌角者肾。此五脏之本色也。”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阐释五行色彩的渊源了。有研究者发现,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的人由于适应环境的结果使得机体出现遗传性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种族皮肤色调的不同,而这种肤色深浅的差异最终是由机体色素细胞的含量决定的。而人体内的色素细胞有两种,一种富含铜离子呈现深棕色,我们称之为黑色素;另一种不富含铜离子而呈无色透明,我们称之为无色素黑色素。
在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黑色素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黑色素,它们由血液传输至全身,使我们的皮肤呈现深色;而无色素黑色素细胞分泌的黑素体可以通过神经传导,刺激大脑皮层产生视觉信号,我们称之为视黑素。这两种黑色的细胞在我们的皮肤里共同发挥作用,以应对外界紫外线的损伤。 而这种因遗传而导致的皮肤色调的深浅在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人群中有一定差异的,比如白人普遍比黑人肤浅。同一地区的人群皮肤色调一般会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