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丝边缘结局怎么样?

盛欢天盛欢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由于疾病和衰老,人类最终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死亡,但死亡这个现实让很多人畏惧不已,于是“永生”这个想法就应运而生了。人类对于永生这个概念的幻想从未停止,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人相信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永生成为现实。

特别是随着干细胞和基因编辑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性的成果的出现,就有人断言,永生很快就能成为现实。这种说法看似很玄幻,其实也不无根据,我们不妨从端粒学说到炎症假说到基因工程这个维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说法。

在1961年,细胞生物学家海佛烈克(leonard hayflick)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当细胞分裂50次以后,细胞分裂就会停止下来。但是让海佛烈克没有料到的是,2年之后,一位名叫奥利弗的科学家发现一些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不但没有死亡,而且一直在分裂。

后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海佛烈克发现的只有分裂次数限制的细胞是体细胞(包括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肌肉细胞等),而奥利弗发现的可以永生分裂的细胞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在之后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了导致这两种细胞分裂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源头——端粒,于是人类衰老的端粒学说就此问世。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染色体中,染色体本质上就是一卷双链DNA。但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双链DNA无法完全复制而使DNA缩短,由于影响了染色体的复制,所以细胞分裂就无法进行下去。

但是,对于生殖细胞,情况就不一样了。生殖细胞在准备进行分裂的时候,一种叫做端粒酶(telomerase)的物质就会自动给DNA复制上一段“额外”的染色体。这额外的一段染色体就是端粒。因为有端粒这个额外的染色体的存在,所以DNA在不断的复制过程就不会变短,染色体也不受影响,可以不断的分裂下去。

也就是说,只要有了端粒酶,生殖细胞就可以永远分裂下去,这也正是有些永生细胞系可以存活200多年而没有死亡的关键。随着年龄的增加,体细胞的分裂次数越来越多,端粒越来越短,随着端粒的缩短,DNA无法完全复制,细胞分裂越来越受到限制,于是细胞进入了衰老死亡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通过改变基因表达,让体细胞能够像生殖细胞一样合成端粒酶,然后促进端粒生长,那么人类的寿限就可以不断的增加。如果有一天这种技术完善了,那么永生是不是就可以实现呢?在2010年,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布斯克(elizabeth blackburn)、沙克(carol greider)和南非金山大学的格瑞德(janet wright),由于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成就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虽然通过刺激端粒生长这个方法来实现永生还有点过于科幻,但是通过其他干细胞和基因工程手段改变人类的寿命还是有希望的,特别是近年来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的不断完善,也为人类干预基因表达提高人类寿命提供了可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