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字五行属什么?
“陌”字的古本义是田间东西方向的小道,后来才变成了街道的“街”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对于“陌”的解释为:“十步一陌。阡陌纵横者,言其制广狭相错也。从田莫声。《春秋传》曰‘十轨为一陌’。”
在现代汉语当中,“陌”和“街”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但在古代则有所不同: “街”是指城市中的大道、通衢;而“陌”指田野中之道路,与“路”同义(见《康熙字典·陌部》)——所以王祯《农书.田制门》称:“今人谓里巷通道为街市。”“郊野之道谓之陌。”(《诗.齐风•甫田》:“无边大陌,窈窕幽间。”毛传:“郊外谓之陌。”朱熹集传:“陌,道也。”)
由于“陌”有田间之义,所以在一些诗词里面又引申为民间、百姓、平民之意,例如杜甫的诗句:“闻道杀人汉水上,冰雪浑同甲兵。三军愁死不复归,杀尽江南百万兵。”这里的“百万兵”就指的是平民老百姓。 再比如白居易的《观刈麦》里面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舍。”其中的“田家”就是农民家庭的含义了。 所以综上所述:在古代,“陌”主要用来表示街巷、乡野的道路之类的意思,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而“街”则用来特指城市中那些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至于“路”这个词则既可以表示田间小路也可以表示大街小巷,但更多情况下是表示后一种意思——这是“路”的古文本义;现在“路”的本义已经消失了,但它的一些附加义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马路实际上就是指城市里那些宽阔平坦的东西向大街。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尔雅.释宫》称:“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岐头道……”可见所谓“一达”者即“通达者”,也就是一条大路。这就是“街道”一词的来历。 不过这种解释并不能完全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根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在战国时期就有“道两旁达谓之街”的说法了——“道”本来就是“路”的古文写法之一嘛!所以说“街”本来就是从“陌”或者“途”发展过来的,它最初的意思是田间小径,然后才是四通八达的通衢、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