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字五行属什么?
关于“粟”字的五行属性,有两种不同说法,有人认为属木,也有人认为属火 1.从字形说 “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这个字: (图一) 上面的图形像谷物成熟后堆积起来的样子,这就是“粟”的本义。 (图二) 这个图形中的两竖代表谷垛和谷垛之间的通道,这个字和上面两个字的区别在于中间多了两个“口”,用来表示谷堆的数量众多,因此这两个字都读lù。 从甲骨文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粟”“米”二字的外形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写法上有些许区别而已 (参见《现代汉字字体演化史》) 所以我认为,就字形来说,“粟”也应属于形声字,以“禾”为形旁表意,以“立”或“吕”为声旁表音。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依据声旁来推断“粟”字的五行属性 因为“禾”与“火”都是“日”的变形,所以“火”是“禾”的本义,而“火”又和“玉”有关联,这是由于玉石需要高温才能形成的原因,所以说“火”也是“玉”的本义,那么“禾”就是“玉”的意思吗?当然不是!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 在上古时期,“火”与“玉”都不是玉符的位置,而且“火”还处在左半部分最下方的位置——这显然是“王”字的雏形,这说明当时“火”还是“王”的字符之一 当“火”“玉”分离之后,“火”便出现在了右半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字符,到了金文时代,“火”被安排在了中央位置,“田”和“玉”分立于左右,形成了对称的格局;而小篆则把“火”放在了正上方,并改写了“玉”的字符 可见“火”虽然与“玉”有关联,但“火”并不是“玉”。
至于我们为什么称它们为“玉”呢?因为人们发现用火可以雕琢出精美的玉器,于是就把这种技术称为“琢玉之术”,并把制作出美玉的人称为“王者”,后来就用“王”来表示最高的统治者以及有地位的人 “火”作为玉符,最早见于金文: 上图是商代晚期的一只铜鼎的金文拓片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此处的“火”正是充当着玉符的角色 而小篆的玉符是这样的: 我曾在一篇科普文中详细解读过这个玉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写的这篇文章: 2.从读音说 “粟”是一个多音字,它除了念sù之外,还会念lù,不过它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suǒ。 lù这个读音比较少见,只在以下这些字词中出现: 从这个列表可以看出,“粟”用这个音的时候大多与“菽”搭配使用,如“苜蓿”等,这个词的含义是指豆科植物的通称 (百度百科) 可见“粟”“菽”是一对近义词,二者都有粗食、粗粮之意。 “秫”也是指细粮,所以我认为“粟”属火的说法是正确的 如果按第二种说法的话,那“粟”字的五行应该属水才对 为什么古人要这么搞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会产生矛盾的吗? 其实不然,这里的矛盾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二者是不存在任何矛盾的 这主要是因为古人对五行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秦时期的学者普遍认为五行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而在汉代以后这种观点发生了改变。 东汉著名的思想家王充在他的代表作《论衡·物势篇》中说:“天道终始,五行相胜,不可复相。言相生者,谓木生火,火生土之类也;言相胜者,谓水胜火,土胜水之类也……天地之间,五岳九州之中,万物生尽,无相生者,亦无相胜者矣。” 王充的观点很明显是和先秦学者的观点相悖的,他认为五行之间不存在相生相克的情况,这就彻底解决了古人提出的那个矛盾 可见,古人在决定某一种物质的五行属性时通常都会结合它的外形和读音进行考量,并不会单纯地用其中某一个标准来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