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品,众庶也。从三口。” “口”指代众人口,意为大众;“三”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多的百姓的意思。 注意:这里的“品”是一个会意字,而不是象形字。 这个字的来源是:周代时天子有三公九卿与百官,诸侯国有卿大夫与士等众庶,都是三人以上的意思,后来则泛指众人了。 所以,这个字的本义是指众多民众或大众、百姓。 如: 《荀子·正论》:“百官有职事而莫有品阶。” 杨倞注:“言皆有其职事,而无上下之等级也。”(所有的官员都有职务却没有级别)
《后汉书·张衡传》:“臣闻治国者必先务民,故孔子言‘政宽则民逸,严则民恐’,非教民使宽也,务民使之然也。今京师争谋吏禄,男女蔽听于道路,谈说集居,变衣易服,不知其数。” 李贤注引《尚书大传》:“古先圣王未尝不敬事天地与神明而求福祐,故未有功而不求福也。” 朱熹集注:“事天地与神明,则祭礼也;求福祐,则祈祷求哀之意也……盖古人未得治天下之道,而惟知事鬼神以求福祸之无验,是以圣人非礼而不用此心矣……”
宋真宗《御制通文观德》:“朕夙兴夜寐,不敢自安,每以万邦黎庶咸被德化为念。凡有品命,皆由上出;品列虽殊,各安其分。” 可见,在宋代以前,这个字的含义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到了宋朝以后,由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的确立,人们将这个字用在道德品行和等级制度方面了,于是产生了两个新的意义:一是指人的德行,二是用来区别不同的社会阶层。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我欲待告禀先生,又恐道他年老,身体不济,恐有迟误。欲待自行一遭,又不认得路径。因此没奈何,特前来恳请台驾一行,借凭指引,实恩多惠。” 这里说的“品”就是品德、德行的意思。